多亏俄乌大战,我们才彻底认清俄罗斯真面目。 简单来说就是两句话:东方的命,西方的心。如果不是这两种互相矛盾,这场战争就打不起来,可俄罗斯的“西方心”,那就是刻在骨子里的…… 俄乌冲突打了这么久,很多人越看越迷糊:明明地理上横跨欧亚,俄罗斯为啥总跟欧洲拧着来,却又迟迟离不开西方的圈子? 三百多年前,彼得大帝乔装成工匠在荷兰造船厂锯木头、在英国军工场琢磨火炮的举动,可不是一时兴起的游学,而是带着一股子“脱亚入欧”的狠劲。 当时的俄罗斯在西方眼里就是个“欧亚蛮族”,他非要把西方的造船技术、军事制度甚至宫廷礼仪硬生生塞进这个庞大帝国的肌体里,就像给马套上跑车的方向盘,别扭却执着。 这种执念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手上变本加厉,她一边照着法国启蒙思想治理国家,一边靠战争把领土往欧洲推,拿下克里米亚时特意强调“这是我给俄罗斯带来的嫁妆”,仿佛这样就能彻底融入欧洲贵族圈。 可西方压根没把这个“外来户”当自己人,维也纳和会上连个像样的座位都没给俄罗斯留,就像现在的俄罗斯想加入北约、欧盟,折腾了几十年连门槛都没摸着。 苏联解体后,这种“西方心”更是烧得发烫。叶利钦政府拿着西方经济学教材当圣经,在美国顾问指导下搞“休克疗法”,把全国三分之一的国有资产折成1.48亿份私有化证券分给公民,号称“五百天进入资本主义”。 结果呢?1992年通胀率飙到2500%,老百姓手里的证券成了废纸,寡头们用白菜价就抢走了石油、矿产这些战略资产,七大寡头直接掌控了国家经济命脉。 七年下来,GDP腰斩,工业产值跌了46%,250万科研人员只剩80万,连克格勃特工都得转行混黑帮,这波对西方的“投怀送抱”,差点把俄罗斯的家底赔光。可就算被西方坑成这样,俄罗斯还是没断了念想。 直到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前,俄罗斯对欧盟的天然气出口占比还高达40%,2021年一年就输了1524亿立方米,相当于把自家的能源命脉系在西方腰带上。 军事上也总想跟西方对标,冷战时搞军备竞赛,后来又想在东欧保持影响力,可西方根本不接茬,北约一轮接一轮东扩,从1999年的19国扩到2024年的32国,向东推进了1000多公里,把军事防线直接修到了俄罗斯家门口。 这时候“东方命”的底色就露出来了,俄罗斯横跨欧亚的地理版图不是画出来的,西伯利亚的冻土和远东的港口,天然就把它和东方绑在了一起。 但以前它眼里只有西方,对东方要么忽视要么轻视,直到俄乌冲突爆发,西方一顿制裁下来,俄罗斯才发现自己早就被“西方圈子”踢出来了。 2024年输欧天然气只剩232亿立方米,占欧盟进口量跌到8%,这下才转头看向东方。 没想到以前看不上的东方邻居成了救命稻草。2024年中俄贸易额冲到2448亿美元,中国连续15年是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俄罗斯对中国的能源出口占比高达70%到80%,而中国卖过去的机电产品占了对俄出口的40%到60%。 最实在的是结算方式,以前跟西方做生意得看美元脸色,现在中俄本币结算占比超95%,今年3月能源贸易里人民币结算甚至达到78%。 俄罗斯商场里以前全是欧洲品牌,现在吉利、奇瑞的汽车生产线都建起来了,中国手机的市场占有率一路飙升,这哪是主动拥抱东方,分明是现实逼得不得不认账。 俄乌冲突说白了就是这三百年矛盾的总爆发。俄罗斯想靠威慑乌克兰阻止北约东扩,本质还是想保住自己在欧洲的“存在感”,维持那点“西方心”的体面; 可西方根本不吃这一套,制裁、援助乌克兰两手抓,把俄罗斯往东方又推了一把。 这边跟欧洲打得头破血流,那边中俄的油气管道越铺越多,中欧班列70%以上的线路要经过俄罗斯,同江铁路大桥、黑河公路桥这些“硬联通”项目一个个落地,地理上的“东方命”硬是被西方的排挤给激活了。 这种拉扯到现在还没停。俄罗斯的精英阶层依然说着法语、读着欧洲哲学,骨子里觉得自己是“欧洲文明的延伸”; 可超市里的日用品、工厂里的设备、钱包里的结算货币,都越来越离不开东方。 就像一个总想挤进高档俱乐部的人,穿着借来的西装,却发现自己的根早就扎在了隔壁街区,这种拧巴劲儿,恐怕还要持续很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