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乌克兰全黑了!核打击前最后警告,俄军发射13枚“全球禁止”导弹! 最近,战争的

乌克兰全黑了!核打击前最后警告,俄军发射13枚“全球禁止”导弹! 最近,战争的打法似乎变了。11月7日至9日,俄军对乌克兰全境发动了一轮极为凌厉的打击。此次行动目标明确且单一,旨在彻底瘫痪该国的能源系统,给乌克兰带来了沉重的冲击。 乌克兰中央能源公司直言,旗下发电设施皆受重创,陷入瘫痪。发电能力瞬间归零,能源供应或面临严重危机,后续局势令人忧心。 这不再是传统的前线交火,而是要从根子上瓦解一个现代社会的运转能力。 这次袭击经过了周密设计。俄军先是发射了超过四百架低空飞行的无人机,它们的主要任务不是造成多大破坏,而是像诱饵一样,去消耗和迷惑乌克兰本就紧张的防空系统。 待乌军防空火力显形,弹药消耗殆尽之际,真正的致命杀招才会纷至沓来。它们如影随形,将给乌军带来沉重打击。 紧接着,45枚各类型导弹扑向早已被标记好的目标。其中,从赫尔松方向发射的13枚“伊斯坎德尔 - K”巡航导弹,每枚搭载500公斤弹头。 它们似精准利箭呼啸而来,势不可挡,最终悉数命中乌克兰中央能源公司的核心设施。 这种导弹的射程曾超出已经失效的美俄《中导条约》限制,有人因此称其为“全球禁止”,但更多人认为,这个标签指的是它被用来摧毁民生设施,这种行为本身突破了底线。 其他导弹也各有分工。18枚“伊斯坎德尔 - M”弹道导弹如雷霆震怒,呼啸着破云而出,以超1700米每秒的速度,直扑哈尔科夫与波尔塔瓦的变电站。 乌军在这轮攻势面前拦截乏力,拦截率竟不足三成。自白俄罗斯腾空而起的10枚“匕首”高超音速导弹,速度骤升至3400米每秒。 这般惊人速率之下,即便基辅与第聂伯罗的火电厂有“爱国者”系统庇佑,也几近无力抵御。 敖德萨的铁路枢纽亦未能幸免,“口径”巡航导弹如死神之镰,凌厉出击,无情地将其切断,昔日的交通脉络就此中断。 电网的崩溃,只是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停电骤至,城市供水系统旋即瘫痪。高层住宅二次加压泵戛然而止,居民饮水成难。 无奈之下,他们纷纷下楼,井然有序地排队取水,场面令人感喟。基辅的地铁完全停运,昔日繁忙的交通动脉,现在成了人们躲避空袭的深层掩体。 哈尔科夫气温骤降至零下五度,凛冽严寒肆虐。超二十万户家庭在这冰寒绝境中,无奈失去了电力的支撑与暖气的温暖,于漫漫冷夜中艰难度日。 医院成了最危险的地方。虽然有柴油发电机,但燃料储备极其有限。在重症监护室中,呼吸机宛如维系病人生命的脆弱丝线。 它随时可能因断电戛然而止运转,这一瞬的停顿,便会将病人的生命推向岌岌可危之境。 在条件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医生们无奈只能凭借手电筒那微弱如豆的光线,为病人开展检查工作,更甚者,还需在此条件下实施外科手术。 药品的冷链也断了,大量疫苗因无法低温保存而报废,许多慢性病患者赖以为生的药品也随之失效。 社会秩序开始出现混乱。夜幕笼罩,黑暗如墨。人们似潮水般涌入超市,眼神中满是急切与焦虑,纷纷抢购着货架上所剩无几的瓶装水和面包,场面慌乱而又紧张。 一个普通的充电宝,价格能暴涨十倍。在基辅,甚至出现了小规模的抗议,民众走上街头,绝望地要求政府保障最基本的电力、暖气和食物。 泽连斯基的支持率在停电后暴跌,民众对未来的信心正在快速流失。 修复工作陷入了绝望的循环。乌克兰的工程师们拼尽全力,抢修一座变电站大约需要10天时间。可俄军的下一轮打击,往往等不了那么久,大约7天就会到来。 DTEK公司的工程师不辞辛劳,连续奋战36个小时。 他们以坚韧不拔之姿全力抢修,最终仅为敖德萨1600户家庭恢复了供电,背后是难以言说的艰辛与不易。 这点努力,于系统性的破坏跟前,仿若沧海一粟,显得如此渺小、如此微不足道,难以在那汹涌的破坏之势中泛起波澜。 更要命的是,没有资源。维修变压器和电缆的备件仓库,早在战争初期就被摧毁了。工程师们甚至不得不在社交网络上发帖,向外界求助最基础的维修物资。 而国际援助远水解不了近渴,承诺的援助到账不足六成,大量发电机等物资因为物流问题被堵在波兰边境。 面对这种局面,乌克兰官方的反应显得有些无力。泽连斯基称之为“示威性”打击,并向西方求援,同时宣布制裁一批俄罗斯官员和出版社,这种象征性的举动引来了不少网民的嘲讽。 俄罗斯国防部明确宣称,此次袭击目标为乌克兰军工联合体及其配套能源设施。此举旨在削弱乌方军事生产与后勤能力,从而为己方地面部队的进攻营造有利条件。 参考资料:1.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大规模空袭 乌多地能源和交通设施受损——2025-11-08 21:25·环球网 2.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大规模空袭 乌多地能源和交通设施受损——2025年11月09日09:24 | 来源:新华网 3.俄“海燕”核导弹完成最终测试,普京称其“独一无二”——2025-10-28 06:53·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