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一位韩国华人表示,韩国人的工资是中国人的八倍,中国人有什么资格嘲笑韩国,首先不可

一位韩国华人表示,韩国人的工资是中国人的八倍,中国人有什么资格嘲笑韩国,首先不可否认的是韩国人的工资确实是中国人的几倍,但达没达到八倍,这个还真不一定,毕竟现如今韩国人的平均工资大概就是1万多人民币,根本没有达到八倍,而且更重要的是韩国的物价是中国的几倍,难道这些韩国华人心里没点数吗? 有时候,你看世界的角度,真的取决于你口袋里装的是哪国钱。 最近不少韩国游客到了上海,惊呼这里简直是“性价比天堂”,可把我们自己人都给整不会了,毕竟在不少外地人眼里,上海的消费可一点都不亲民。 一杯二十块钱的珍珠奶茶,换算成韩元大概3500,在韩国游客看来太值了,因为他们在首尔喝一杯同款,没个5000韩元下不来。 但对我们来说,这二十块钱的奶茶,可能跟街边一碗动辄四五十块的浇头面一比,又是另一番滋味了。 这种体感的巨大差异,背后就是收入和物价的现实账本。网络盛传一种说法,称韩国人收入是我们的八倍。 实则这是一个严重的误解,此传言缺乏事实依据,切不可轻信。这种算法,是拿人家的顶薪行业去跟我们的低收入群体比,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实际情况是,韩国全国的工资中位数折合人民币大概1.35万,而像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中位数也已经摸到了八千块的门槛,二线城市则在五千左右徘徊。 如此看来,中韩工资中位数的差距不过两倍有余,远不及传闻那般悬殊。数据揭示的现实,打破了夸张传言的虚浮,让我们得以窥见更为真切的薪资图景。 当然,底薪差距还是客观存在的。韩国今年法定的最低月薪标准,换算过来有10548元,而上海是2690元,这里确实有将近3.9倍的差距。 而且,在韩国,像三星、现代汽车这种大厂,确实能给出让人羡慕的薪水。 身为三星产线普通工人,月薪1.4万不足为奇。反观上海同岗位工人,月薪仅七八千,与之相比,三星工人收入近乎翻倍,差距一目了然。 但高薪的背面,往往是普通游客看不到的、被生活成本死死“锁喉”的现实。首当其冲的就是房子,这玩意儿才是真正掏空韩国人钱包的黑洞。 首尔市中心普普通通一套公寓,月租金就要五千六到六千七人民币,就算搬到郊区,一个单间也得1800块。 在首尔,一个中等收入的人,工资里有45%以上都得交给房东。作为对比,一个在杭州赚同样多钱的人,房租占比还不到30%。 更别提韩国独有的“全租房”制度了,租客得先拿出相当于房价五到七成的巨额押金,首尔一套公寓动辄几百万,普通年轻人不靠父母资助或者银行贷款,根本想都别想。 即便怀揣着买房安家的憧憬,那也宛如夜空中遥不可及的星辰,是一个近乎缥缈、难以实现的梦。 首尔江南区一套80平米的公寓,均价高达860万元,普通工薪族一旦背上房贷,就是三四十年的漫长岁月。 这种沉重的居住压力,是游客在餐馆里享受一顿不到三百块(在首尔得450块)的日料时,完全体会不到的。 同样月薪 1.35 万,在首尔生活,各类开销繁杂。若每月扣除诸多费用后,能结余 2700 块,已然堪称幸事,足见当地生活成本之高。 然而在杭州,生活能更为优渥。凭借合理规划与适度开销,每月存有四千块的结余并非遥不可及之事,生活宽裕之感油然而生。 毕竟杭州的房价,大概只有首尔的三分之一。 高昂的成本还体现在餐桌上。 韩国人常说,“能实现水果自由就是富人”,这话一点不假。一个西瓜卖到100块,一根黄瓜8.6元,一颗白菜的价格说法不一,有说17元的也有说高达70元的,凑一盘炒青菜的成本就得五六十。 肉价更是中国的两到三倍,一斤猪肉约86元,顶级的韩牛甚至卖到300元一斤,难怪许多家庭只在特殊的日子才舍得买肉。 这种压力之下,诞生了一种矛盾的社会现象。年轻人里流行“精致穷”,哪怕背上债务也要维持光鲜亮丽的生活,一个直接的证据就是韩国的信用卡逾期率已经连着三年往上涨了。 而45%的中产阶级,内心充满不安全感,自嘲为“伪中产”。 甚至连退休生活也不得安宁。许多超过六十岁的老人,靠着每月大概3200元的养老金根本无法生活,只能继续在便利店或者餐厅打工。 更何况,高薪往往与高强度的工作捆绑,很多人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把加班时间一折算,那看似很高的时薪优势也就没那么明显了。 当高收入无法换来衣食住行的从容,数字再漂亮,也只是数字而已。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有些韩国人会选择“出走”,搬到生活性价比更高的中国青岛、大连等城市。 这兴许是他们以双足为自己心之所向的生活,投下的最为真切的一票。 信源:新浪财经——75%的韩国人仇视中国,中国青年为何不在乎?有人一语道破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