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55封家书在爱尔兰展出,向世界讲述中国亲情故事

“此致,敬礼——中国传统家书展”日前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开幕。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从8万余封馆藏家书中,选择了32组55封展出,向世界讲述中国亲情故事。

“此致,敬礼——中国传统家书展”日前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开幕。人大家书博物馆供图

展出的家书中,最早的写于清朝晚期,最晚的写于20世纪90年代;既有毛笔竖写的传统家书,也有钢笔横写的家书,还有用文字、图画和符号写成的家书。虽然家书作者社会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是家庭一员。在家书中,他们向亲人尽情地表达关爱、感恩、思念、歉疚等复杂的情感,把所见、所闻、所感诉诸笔端,留下了可资回忆的原始档案。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家书不仅记录了各自不同的家事,也折射了当时的历史环境,多阶层、多视角呈现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不同时期中国家书的风貌。

“此致,敬礼——中国传统家书展”日前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开幕。人大家书博物馆供图

其中,曾国藩家书吸引不少观众品读。此次展出了他写给儿子曾纪泽的6封家书和写给弟弟曾国荃的1封家书。在写给弟弟的这封家书中,他详细解释了修身方面“降龙伏虎”的道理。曾国藩的儿媳郭筠写给曾国藩曾孙女曾宝荪的家书同时展出,书信中透露出浓浓的祖孙亲情。画家傅抱石写给友人唐遵之的信件文图交融,信中,傅抱石委托唐遵之购买药品和日本制作的画笔,他还特意画出了3种画笔的样式。

展览中,3封特殊的家书格外引人关注。家书写于1991年,是一位叫庄严的父亲在上海出差期间写给正上幼儿园的女儿的,信中汉字不多,主要用数字、图画和谐音写成,表达了对女儿的关爱和浓浓的思家之情。

人大党委书记张东刚说,家书是亲人间的对话,是情感的纽带,是时代的见证,更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尽管语言各异、文化不同,家书中所蕴含的对亲情、友情等人类美好情感的珍视,是全人类共通的情感语言、共同的价值追求、共有的精神家园。

此次展览是继2024年中国家书走进德国之后的再一次出国展,展出至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