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季张颖
深夜的上海,杨浦区一家养老院的走廊里
灯光昏黄
一阵慌乱的脚步声突然划破寂静——
70多岁的被害人朱老伯晕倒在地
身上带着明显的刀伤……
这是一起发生在养老院里的故意伤害案件,随之也将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机构内更深层的安全问题暴露了出来:从老人与老人、老人与护工之间的纠纷,到服务合同中违规收费猫腻,再到理财产品的推销与搭售……养老机构的安全底线,究竟能不能真正守护好每一位老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就在近日,新修订的《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其中就明确要建立健全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各项制度,加强对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行为的监测和预警,依法打击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非法金融活动。
针对种种安全问题,养老机构该如何落实安全监管?在上海的几个养老大区,又探索出哪些治理经验?记者对此展开采访。
01
9旬老人挥刀刺伤7旬室友
“检察监督+行政监管”双轨治理
杨浦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叶融杰是养老院这起故意伤害案件的承办人。作为杨浦区检察院“平安杨老”涉老犯罪办案团队的成员,在案发第一时间,叶融杰和同事就介入了这起案件。

杨浦区检察院检察官走访养老院案被害人
“挥刀的是和朱老伯同住的严老伯,已经年过9旬的老人,我第一次见到他时,他话不多,手却一直微微发抖。另一边,被刺伤的朱老伯本身患有精神疾病,受伤后神志更加不清。”叶融杰告诉记者,当时,朱老伯刚刚搬到养老院没多长时间,因为生活习惯上的差异,两人发生了些口角。事发当晚,严老伯因休息时打呼噜一直被朱老伯叨唠,一时冲动的严老伯拿起床头柜里的水果刀挥向朱老伯,导致朱老伯造成轻伤二级。
一边是虽然年事已高,但其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的严老伯,另一边则是悲愤交加坚决要求追究对方刑事责任的朱老伯家属,如何在法律的框架内,寻找最妥善的解决办法?为此,杨浦区检察院控申部门和第一检察部立即成立联合工作组,与双方当事人的家属保持跟进沟通,并提供法律咨询,搭建协商平台。
“调解的过程其实并不轻松,我们数十次往返于双方家庭之间,倾听他们的诉求,试图找到突破点。”叶融杰告诉记者,在一遍遍的耐心沟通和协调后,最终,严老伯的儿子主动提高赔偿金额,朱老伯的女儿出具了谅解书。
案子虽然得到了妥善解决,但杨浦区检察院并没有止于此,“因为案件背后,反映出养老院在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叶融杰坦言。
“杨浦是人口大区,也是养老大区。杨浦区60岁以上的户籍老人约42.5万人,长期处于中心城区首位,占户籍总人口的41.3%。这意味着,针对养老院的行业治理成为养老领域的一大关键。”叶融杰告诉记者,为此,杨浦区检察院联合区民政、应急、消防及街道,对养老机构展开了一轮“安全大体检”,重点排查了安全管理、入院评估、矛盾调解等机制漏洞,推动建立更完善的管理制度。

检察官开展不起诉宣告
“我们还与区民政局会签了《关于加强养老机构安全监管协作机制的意见》,创新建立了‘检察监督+行政监管’双轨治理模式,将法律监督有效融入行业日常管理。”叶融杰告诉记者,目前,该机制已在全市推广,成为养老机构治理的“新样板”。
02
养老床位预定“稳赚不赔”?
陷入“养老服务”诈骗陷阱
除了人身安全的问题之外,老年人的财产安全问题也是养老机构内部监管的重点,记者注意到,新修《条例》中明确,要压实市场监管、金融、公安、民政等部门在保护老年人消费权益、加强基础金融知识和防诈骗知识宣传普及、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等方面的责任,尤其是要加强对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行为的监测和预警,依法打击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非法金融活动。
青浦区人民法院此前就办理了一起“养老床位预定”非法集资犯罪案件。在该案件中,钟某等人自2014年起,使用多家公司名义,在未经相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先后在上海市闵行区、青浦区等地设立办公场所,承诺养老床位预订返租理财项目等高额利息、到期还本的形式为诱饵,采用公开宣传的方式,从百余名老人处吸收存款。
“这是一起典型的以养老服务为幌子,专门针对老年人群体实施的非法集资犯罪。被告人利用老年人对养老保障的需求及对养老机构信任,通过虚构‘养老床位预定’‘稳赚不赔’等理财项目,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实施非法集资犯罪,严重侵害老年人财产权益,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承办法官告诉记者。
无独有偶,市政协委员、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玉霞近期也接触到一位“养老投资”事件的当事人。“当事人是一名年过7旬的老人,本身还是一名精神疾病患者,其弟弟、弟媳经人介绍以投资的形式购买了所谓的‘养老项目’。”张玉霞告诉记者,当时,对方声称只要投资成为他们的客户后,就可以获得在建养老机构的入住资格,心动的弟弟、弟媳于是让哥哥每月拿钱出来一起投资。
“目前,三人总计已经投入了近90万元,他们正满心期待未来可以一起入住养老社区,但我查看了他们的规则,其中一条就明确,客户入住养老社区需无精神疾病且无精神病史,这也意味着,老人的投资是经不起推敲的。”张玉霞表示。
03
养老服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加强案件查处力度
当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极为严峻的社会问题,截至2024年底,上海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577.62万,占总人口的37.6%,且高龄化趋势明显。“作为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正面临着养老领域的新挑战,一些养老机构在经营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损害老年人合法权益,扰乱养老服务市场秩序。”
在张玉霞看来,类似推销搭售理财、保险、保健品等行为,容易产生民事纠纷及诈骗。“各种理财包装的行为实则涉嫌非法经营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如果本就不准备兑付本息的还涉嫌诈骗罪,爆雷只是时间问题,届时必然导致老人血本无归。”张玉霞告诉记者,此外,还有部分养老院预收费存在偏高的情况,也有少数存在资金管理不规范导致资金链断裂从而“跑路”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张玉霞建议,养老机构应显著张贴、公示禁止性行为,包括禁止向老人推销搭售任何形式的理财、保险、保健品等,禁止服务人员办理遗嘱见证,禁止违规收费等。同时养老机构也应加强对违规收费的惩处力度,增加罚款措施,对法人、主要负责人设置违规行为竞业限制。对此,市民政局回应,目前,市市场监管局已将养老机构价格行为等检查事项纳入《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检查事项清单》,组织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养老机构价格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行为。后续市民政局将加强各类宣传,会同本市金融监管部门,积极加大对防范和打击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的正面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老年人及其家属防范意识和能力。
“同时,我们也将结合本市养老服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督促指导各区民政局、养老机构加强对违规推销搭售理财、保险、保健品等以及违规收费等禁止性行为的宣传和案件查处,对查实确有这些行为并侵害老年人人身和财产权益的,我们将对相关机构给予罚款等行政处罚。”市民政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