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国内首座三塔四跨“O”形矮塔斜拉桥通车——伊犁河上见“长虹”

站在桥头,有人满心欢喜:果农艾山发动了他的小货车,车厢里满载着新鲜的葡萄。他摇下车窗,脸上是掩不住的期待。过去,他如果要去南岸的市集,得绕行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娇嫩的水果经不起折腾,一路颠簸之后,损耗总是让他心疼。“以后只需5分钟,我这果子能更快更新鲜地送到对岸去咯!”

几乎在同一时刻,大桥南岸,货车司机姜旭正了正身子,握紧了方向盘。他的重卡里装的是要运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的工业零件。作为跑了十几年的老司机,他望着眼前这座现代化大桥,感慨万千。以往绕行费时费力,此时天堑变通途。

这座国内首座三塔四跨“O”形矮塔斜拉桥全长2.86公里,地处伊宁市、可克达拉市、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三地交界核心区域,横跨伊犁河,连接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伊宁园区与察布查尔县湿地公园,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脉。

伊犁河三桥凝聚着民生期盼,也凝聚着智慧与匠心。在方案选择阶段,各方曾对梁桥、悬索桥、拱桥等9种方案进行比选。最终,基于大跨度需求、生态保护以及“一桥一景”地标性景观的综合考量,建设者选择了最美观但也最具挑战性的三塔四跨“O”形矮塔斜拉桥方案。

伊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生海介绍,与常见的单塔或双塔结构相比,三塔四跨设计意味着更多的拉索焊接断点、更复杂的受力平衡体系,施工难度陡增。全桥54对斜拉索看似纤细——最细的索体直径仅273毫米,却足以承载400吨的惊人拉力。

为攻克难题,项目团队广泛应用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通过数字化建模精准推演主塔搭建的每个环节,并借助“三维千斤顶+高精度全站仪”进行微米级调整,确保了近百吨重的异形钢塔节段实现毫米级的高精度拼装。

此外,伊犁河三桥紧邻伊宁、察布查尔两处国家级湿地公园,地处候鸟迁徙与野生动物栖息的生态敏感带。为守护伊犁河谷这一全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项目创新采用“旋挖钻机配合动态泥浆循环系统”的绿色施工工艺,杜绝了对水体与大气的污染,施工效率较传统冲击钻工法提升近10倍,噪声控制也成效显著,实现了工程建设与生态和谐的平衡。

如今,伊犁河三桥已静静横卧于碧波之上。它不仅是天堑变通途的交通纽带,更是一座写满智慧、责任与温度的丰碑。一桥飞架南北,连接的不仅是两岸的土地,更是希望与未来、发展与共生的美好图景。

(本报记者赵明昊黄小异姚昆)(赵明昊黄小异姚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