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薅白菜”带来的法律警醒

转自:天津日报

听过“薅羊毛”,见过“薅白菜”吗?近日,一条“白菜免费”的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导致内蒙古赤峰一菜地承包者近200亩白菜被闻讯而来的人群采摘,损失严重,引发关注。

整个事件中,很多人是冲着“免费”来的,可有人考虑过“免费”的真假吗?仔细想想,不外乎存在两种心理:没怀疑,觉得便宜不占白不占;有怀疑,认为不至于罚到自己头上,法不责众。要知道,法不责众不等于“人多没事”。此前曾有安徽宿州一农场土豆遭哄抢,3人被拘。“占便宜”越了界,触碰的不只是道德底线,还有法律红线。

抛开“占便宜”的心理,假视频发布者更应该被谴责和惩处。据媒体报道,先是有网友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发布了“白菜免费”视频,后视频被大量转发,造成了哄抢局面。发布假视频,无心者有之,故意者有之。如果说前者有草率的因素存在,那么后者更多是逐利而为。比如为博眼球、赚流量,虚假摆拍,或用AI(人工智能)换脸换声,直播带货等等。重击源头造假、提高造假成本,不仅是网络空间治理的问题,更事关公众信任关系的维系。

对于假视频,除了事后惩处,更重要的是事前监管和预防。很多时候,假视频一出,再经广泛传播,造成的损失难以挽回。这个过程中,从平台到个人,都是把关人。短视频平台需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审核把关、优化流量分配机制,及时将假视频“截断”在起点。作为个人,也需谨慎用好手中的“转发”“分享”按键,感觉不合理的“事实”不妨多想想、多求证,或者“让子弹飞一会儿”。

一条假视频“闹剧”带来的警醒,或许应该更多。毕竟,网络空间的健康不是小事,这里有生活,也关联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