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我也行,印度将建亚洲首艘核动力航母,配备电磁弹射印产五代机上舰,印媒:战力碾压福建舰。 最近印度媒体又放出猛料:要搞亚洲第一艘核动力航母“维沙尔”号,还装电磁弹射,搭配国产五代机,直接放话“战力碾压福建舰”。这话听着是不是有点耳熟?咱先捋捋,这雄心到底是真有底气,还是又一场“纸面狂欢”。 先看印度这次喊出的配置有多唬人:模块化建造、150兆瓦以上核反应堆、两套电磁弹射系统,舰载机还得是国产五代机AMCA。单看参数,比咱们福建舰的常规动力+电磁弹射还“先进”,难怪印媒敢吹“亚洲第一”。 但懂行的都知道,航母这东西,从来不是参数堆出来的,得看实际造得出、用得转。 咱先挑个最基础的坎——材料关。造航母和五代机,航空级钛合金是刚需,这东西轻且强度高,能扛住海洋环境腐蚀和战机起降冲击。 印度倒是有个优势,钛矿石储量全球第四,品位还不低。可尴尬的是,直到2025年6月,印度才刚投产第一座大型钛合金熔炼工厂。 之前90%的航空级钛材全靠进口,新工厂虽说号称年产能6000吨,但刚投产的设备还没经过实战验证,能不能稳定产出航母用的高强度钛合金,都是个大问号。 再看核动力这个核心难题。150兆瓦的核反应堆是什么概念?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的反应堆单台功率也就194兆瓦,印度一上来就要追平这个级别的动力。 可印度连核潜艇的反应堆都没玩明白,之前“歼敌者”号核潜艇的反应堆功率才83兆瓦,还出过舱室进水的事故。 从核潜艇小功率反应堆跳到航母大功率反应堆,技术跨度堪比从自行车直接造高铁,没有十几年技术积累根本不现实。 更别提电磁弹射了。这东西被称为“航母弹射技术的皇冠”,咱们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是经过上千次试验验证,今年9月已经成功完成歼-15T、歼-35、空警-600三型战机起降训练的实装技术。 而印度呢?至今没拿出哪怕一套原型机,连弹射器的动力来源、储能技术都没公开过,直接喊着要装两套,未免太心急了点。 最悬的还是舰载机,印度说要配国产五代机AMCA,可这款战机2001年就立项,到2025年才刚展出全尺寸模型,预计2035年才能定型。 舰载版更是连设计图都没影,要知道舰载机的折叠机翼、起落架强化、防腐蚀处理,都是单独的技术难题,美国F-35C从原型机到上舰用了12年,印度想一步到位?恐怕比造航母还难。 其实回顾印度军工的“光荣历史”,就能看出点门道。之前造“维克兰特”号常规航母,从1999年立项到2022年服役,拖了23年,预算超支6倍,服役后还频繁出现动力故障。 现在跳过常规动力直接上核动力,相当于还没学会走就想跑马拉松。 反观咱们福建舰,从2022年下水到2025年形成初步弹射能力,三年时间稳扎稳打,每一步都有实装验证。 咱们从不靠嘴炮“碾压”,而是靠钛合金冶炼、电磁弹射、舰载机研发等全产业链的硬实力说话。 印度想要超越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国防装备从来不是“中国行我也行”的口号能造出来的,得先踏踏实实地把基础工业、核心技术补上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