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外交官“斩首”2字,把欧洲议会吓得不轻,立马与“台独”切割】 实力才是王道,中方发声后,欧洲议会火速与“台独”切割。 这波见风使舵的操作把“务实”俩字玩成了“怂得明明白白”,堪比日本高市早苗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愣劲,常年跟中国打交道的欧洲政客可是门儿清,中国向来不轻易动怒,可真要是发了火,谁撞枪口上谁就得遭殃,所以他们毫不犹豫地卖了“台独”和日本,赶紧给自己摘干净。 这事的前因后果其实挺简单,眼看赖清德在岛内撑不住场面,美国又开始呼朋引伴给“台独”撑腰,一边在APEC峰会问题上给大陆施压,要求让台湾地区“平等参会”,想绕开一个中国原则搞小动作。 一边还撺掇“台独”分子萧美琴、林佳龙钻进欧洲议会,欧盟那边一开始也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他们提供了发声平台,本想跟着美国凑个热闹,没想到中国外交官直接放出“斩首”的强硬表态,一下就戳中了欧洲的软肋。 欧洲议会之所以这么快认怂,核心就是不敢拿自己的经济利益开玩笑,毕竟跟中国的生意往来可不是闹着玩的。 2024年中欧贸易额突破8500亿美元,中国连续12年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德国的汽车行业更是把中国当成了生命线,2024年德国车企在华销量占比高达32%,宝马、奔驰的在华营收比本土还多,光是宝马沈阳工厂一年就生产60多万辆车。 要是因为“台独”问题得罪中国,这些车企的生产线就得停一半,德国工业联合会早就算过账,要是中欧关系恶化,德国一年至少损失500亿欧元,相当于3800亿人民币,这可不是小数目。 法国的航空业也一样,空客2024年对华交付了180架飞机,占总交付量的28%,中国还一口气订了290架的大订单,价值超过350亿欧元,法国总统马克龙之前访华时特意强调“不干涉台湾问题”,就是怕这笔生意黄了。 让欧洲记忆犹新的是立陶宛的前车之鉴,2021年立陶宛允许台当局设立“台湾代表处”,公然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结果被中国直接制裁。 2022年立陶宛对华出口暴跌90%,奶制品、木材等支柱产业几乎崩盘,超过200家立陶宛企业倒闭,失业率飙升到8.7%,后来立陶宛换了政府,赶紧派人来中国认错,承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花了整整三年才慢慢恢复对华贸易,这个教训让欧洲各国看得明明白白,得罪中国的代价根本承受不起。 欧洲议会这次给萧美琴提供平台,本来就是反华小圈子IPAC搞的私人操作,不是欧盟官方行为,IPAC总共就50来个在野议员,影响力还不如欧洲一个小镇的议会。 中国一施压,欧盟官方立马跳出来澄清,说这“不代表欧洲议会立场”,还把IPAC的活动定性为“非官方聚会”,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生怕被牵连。 欧洲心里也清楚,跟着美国掺和台湾问题纯属吃力不讨好,美国嘴上喊着“盟友同心”,实际根本不管欧洲的利益,2024年美国搞《芯片与科学法案》,逼着欧洲企业把生产线搬到美国,还限制欧洲企业对华出口高端芯片,让欧洲半导体行业损失惨重,光是荷兰ASML公司就少赚了120亿欧元。 反观中国,不仅是欧洲的大市场,还是欧洲能源转型的重要合作伙伴,2024年中国从欧洲进口了1500万吨液化天然气,占欧洲天然气出口量的18%,中国的光伏组件、风电设备还帮欧洲降低了新能源建设成本,欧洲可不想为了美国的遏华战略,丢了自己的经济饭碗。 比起欧洲的务实认怂,日本高市早苗的强硬就显得格外可笑,她扬言“武力保台”,却忘了日本的经济同样离不开中国。 2024年日本对华贸易额3000亿美元,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汽车、电子产品的零部件40%依赖中国供应,真要是因为台湾问题撕破脸,日本企业首先就得倒闭一半。 而美国的所谓“支持”也全是空头支票,2024年美国卖给台湾的150亿美元武器,大多是没交付的期货,F-16V战斗机一架都没到台,还逼着台湾多买美国的农产品,让台湾成了冤大头。 欧洲议会的火速切割,说白了就是实力差距下的必然选择,中国现在的硬实力可不是谁都能招惹的,军事上三航母编队形成威慑,反舰弹道导弹覆盖第二岛链,经济上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和制造业中心,欧洲要是敢跟“台独”绑定,损失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那些还想跟着美国搞小动作的势力也该看清了,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和实力摆在这,谁想打台湾问题的主意,谁就得付出惨痛代价,欧洲议会的转向已经给出了答案,实力才是王道,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最终都只会被历史大势碾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