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警告胡塞武装,不准打西方商船,背后都是“人情世故”?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罕见点名胡塞武装,要求其停止袭击商业船只,这事儿一出来,有些人就开始急着“对号入座”了。有人说这是在向西方示好,也有人说中国开始转向了,不再护着“反美轴心”。 胡塞武装2023年底开始在这儿“闹腾”,起初说只打以色列相关船只,结果后来连西方商船也照打不误,击沉的几艘货轮里甚至有装着1.7万吨硝酸铵的,这玩意儿既能造化肥也能造炸药,等于直接掐断了部分战略物资运输线。 中国船确实没被打,胡塞发言人早明确说过“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船不会受威胁”,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能高枕无忧。要知道全球供应链是盘大棋,红海一乱,不管哪国船被袭,航运公司都得吓得改道。 马士基、中远这些巨头纷纷把航线从苏伊士运河绕到好望角,这一绕就多走几千公里,运费直接翻番不说,交货时间从原本的30天硬生生拖到45天往上。 对中国外贸企业来说,这可不是小事,欧洲客户催单的电话能打爆,合同里的逾期罚款更是实打实的损失,虽说自家船安全,但生意没法正常做,这亏谁也不愿吃。 最烦人的是西方的舆论炒作,美国国务院发言人2025年4月公开扯谎,说中国长光卫星给胡塞提供实时跟踪服务,帮着袭击美国船只,后来又说中国企业提供“双重用途组件”造武器。 这种抹黑套路挺阴的,明着是说胡塞是“代理人”,实则想把中国绑上“支持冲突”的战车。 中国要是不吭声,这套说辞传多了真能混淆视听,毕竟国际社会里不明真相的旁观者不少。 所以2024年1月安理会那回,耿爽的发言根本不是什么“转向”,纯属精准拆招。先点名胡塞袭击商船违反国际法,要求放船放人,这是给西方舆论一个明确回应——别瞎扣帽子,中国讲规矩。 但紧接着就把话锋转回去,强调红海乱局的根子在加沙,当时联合国数据早就显示,加沙近百万民众寒冬里没地方住,94.5万人急需保暖物资,可每周能进去的援助卡车只有10辆,这种人道灾难不解决,周边势力能坐得住? 这话说得既占理,又把自己和“只打胡塞不看根源”的西方摘开了。投票时投弃权更见功力,美国日本推的决议想把矛头只对准胡塞,中国不赞成这种避重就轻的做法,弃权就是表态“这事儿不能这么简单看”。 之前2022年安理会给胡塞定性恐怖组织,中国可是投了赞成票,因为当时胡塞炸了沙特阿联酋的民用目标,可见中国的立场从来不是看“阵营”,而是看行为本身。 美国后来想拉中国进所谓的“护航联盟”,中国直接拒绝,这态度很明确:我维护航道安全,但不掺和你的军事小圈子。 这背后全是利益算计,中国2023年还和胡塞签了石油勘探的谅解备忘录,同时又跟也门公认的政府、南方过渡委员会都保持着沟通,这种全方位接触的局面可不能被舆论战毁了。 毕竟中国在中东刚促成沙特伊朗和解,好不容易立起调停者的牌子,要是被西方拖进对抗的泥沼,之前的努力全白费。 别说也门战后重建的大蛋糕,中国企业早就盯着呢,现在把立场摆清楚,将来不管谁掌权都好打交道。 胡塞那边也拎得清,知道中国的表态是应付西方舆论,没真跟自己撕破脸,所以继续不打中国船,双方算是心照不宣。这种平衡术玩得确实溜。 既护住了自家贸易的基本盘,防住了西方的舆论陷阱,又没丢了反抗霸权的道义立场,顺便还巩固了中东调停者的形象,说白了就是在复杂的棋局里走了步最稳的棋,每一步都踩着自家利益的点子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