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今日启幕!寻找诗词河南,赴一场千年文化之约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陈朋冲

我们为什么喜欢诗词?因为它藏着汉语最美的模样。

当春风拂过淇水,我们忍不住想象“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当思慕之情缠绕,我们总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想念远方亲友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河洛汇流处)

它写尽了人生况味。年少时我们志存高远,“少年心事当拿云”;光阴易逝时我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欣喜之情淋漓尽致;“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读来无限伤感。

河南人不能不读诗。

这里是诗歌的发源地。《诗经》305首,涉及中原的有146篇;十五国风中,《郑风》《卫风》《邶风》《陈风》等八风均诞生于河南,有中原最经典的演绎。

(《诗经》里的花)

这里是诗人的故乡。“唐诗半河南”。《全唐诗》诗人2200余位,350多位来自河南,数量居全国之冠。34位唐代一流诗人和作家中,河南籍的15人,超过四成。唐代三大诗人河南有其二:杜甫、白居易。还有李贺、韩愈、刘禹锡、李商隐、岑参、元稹……照亮了中国诗歌的天空。

(杜甫故里)

诗词从不是沉睡在典籍里,而是始终跳动鲜活的音符,是活在当下的生命力,是我们都能触摸、传递的温暖。

当前,河南正全面深入贯彻“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和落实“1+2+4+N”目标任务体系,而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正是这一系列战略部署中的重要一环。这要求我们立足中原深厚文化底蕴,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与崭新光彩。

2022年、2023年,大河报连续两年打造推出“大河诗词大会”这一重磅活动。前两届大会共吸纳30余万选手参与,收获千万粉丝围观点赞,成为极具影响力的现象级案例,为全民阅读的普及与常态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大河诗词大会“圈粉儿”)

今年我们再出发,“寻找诗词河南”暨“第三届大河诗词大会”系列主题报道今天正式开启。

我们寻找诗词达人,让平凡的你闪闪发光。菜市场摆摊的河南大姐,用带着泥土气息的嗓音每天坚持读诗;洛阳龙门石窟解说员,讲述佛像背后的盛唐文化、诗词歌赋;街巷穿梭的外卖员,田间耕作的农民,三尺讲台诲人不倦的教师……他们把生活的感悟化作诗词,一天的疲惫在平仄中消散。

我们寻找诗词学校,李商隐小学、子美小学、韩愈小学……看那份对文字文脉的珍视和敬畏,如何镌刻在我们最初的记忆中。

(首届大河诗词大会金奖选手)

我们寻找诗词小镇,在诗人故里来一场千年邂逅。

我们寻找诗词里的音乐和美景,让诗词的旋律在伊洛河畔回响,让唐宋意境与最现代的智能技术交融,在z时代圈粉。

这场“寻找”,是寻找生活里的一束光,是打捞烟火人间的一抹亮。

如果你热爱诗词,诗词储备量数百首上千首,日常PK时总是“以一敌百”,如果你所在学校或小镇,诗词文化可圈可点,如果你擅长将诗词与音乐、绘画、新科技等结合,赋予全新表达,请加入我们。

让我们以诗词为令,在中原大地上,共赴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之约。

报名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