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不出所料! 京东要接下最沉的压力担子! 京东现有员工超过90万人,预计到202

不出所料! 京东要接下最沉的压力担子! 京东现有员工超过90万人,预计到2025年11月港股总市值约450亿美元。 再对比腾讯7600亿、阿里4000亿的体量,说实话我第一反应不是京东不行,而是这肩上的担子也太沉了! 90多万员工的规模摆在那,要知道腾讯整个公司才11万人左右,拼多多更是只有2万多人,京东这一家的员工数量快赶上其他几家加起来的十倍了,光这份人力成本的压力,就不是一般企业能扛得住的。 为啥京东要养这么多人?答案很简单,因为它干的是最苦最累的重体力活。大家平时夸京东快,上午下单下午就到的211限时达,背后不是空口说说的服务承诺,而是实打实的物流网络撑着。 截至去年年底,京东物流光仓库就有3600多个,管理着超过3400万平方米的面积,相当于4700多个足球场大小,还建了仓储、运输、配送、冷链等六大网络,把中国几乎所有地区都覆盖了。 这些仓库里的自动化设备要维护,每个片区的配送员要排班,偏远地区的快递要保障,哪一样离得开人? 这种重资产模式就是把双刃剑,能给用户最好的体验,但也把成本抬得老高。就说物流这块的投入,京东物流光是非流动资产,到今年上半年就达到了570多亿,比去年年底的500亿又增加了不少。 反观腾讯和阿里,主要靠软件服务和云计算赚钱,不用砸这么多钱建仓库买卡车,利润自然就高。去年全年京东营收11588亿,看着比拼多多的3938亿高不少,但净利润只有413亿,净利率才3.85% 而拼多多巅峰时期净利率能达到28.55%,阿里今年一季度净利率也有5.06%,比京东高出一截。资本市场看的是赚钱效率,京东把太多钱投进了基础设施,短期利润自然不好看,市值也就上不去。 更让人佩服的是,京东还总在关键时刻挑重担。就说前几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不少快递都停了,只有京东物流还在硬撑。当时武汉封城,京东第一时间调了大批物资送过去,仓库管理员和配送员冒着风险上班,保障了很多家庭的生活物资和医院的防疫用品。 这种担当不是谁都能有的,要知道那时候开工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风险,但京东没含糊。今年上半年多个电商平台的快递满意度排名里,京东物流还是第一,这份口碑就是靠常年累月的投入和担当攒下来的。 可能有人会说,那阿里不也有物流吗?但阿里的菜鸟更多是整合第三方物流,自己不用养那么多员工;拼多多就更不用提了,完全靠第三方配送,自己根本不碰物流这块苦差事。 京东是把物流攥在自己手里,从仓库到用户家门口全链条把控,虽然累,但这就是它的底气。去年京东物流还把海外仓开到了23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欧洲这些地方都实现了快递提速,这又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再看其他业务,阿里云在AI云市场占了35.8%的份额,超过后面几名的总和,腾讯云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些都是高利润的生意。 京东云虽然也在做,但在市场上还排不上前列,短期内没法像阿里云那样赚钱。京东健康、京东零售这些业务虽然稳,但都属于重运营的类型,需要不断投入人力和资源去维护,不像游戏、社交那样能躺着赚钱。 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京东营收3011亿,同比增长15.78%,增速比阿里还快,净利润108.9亿,增长了52.73%,这说明京东其实一直在进步。 但拼多多哪怕净利润暴跌47%,市值还是比京东高好几倍,就是因为资本市场觉得拼多多的模式轻,未来赚钱的潜力看起来更大。 可他们没看到,京东90多万员工背后是90多万个家庭,3600多个仓库支撑的是无数商家的供应链稳定,这些社会价值不是市值能衡量的。 所以说京东市值低不是被遗忘了,反而是因为它接了最沉的担子。别的企业可以轻装上阵追求高利润,京东却要背着物流重资产、养着海量员工、扛着社会责任往前走。 咱们老百姓买大家电敢选京东,是因为知道它配送快、安装到位;疫情时敢指望京东,是因为知道它能把物资送进来。这些看得见的放心,都是京东用“沉担子”换回来的。 市值只是资本市场的短期评判,真正的价值要看企业能为社会做什么。京东扛着这么重的担子还能保持增长,已经很不容易了。 那些嘲笑它市值低的人,不妨想想每次下单后很快收到包裹的便利,想想特殊时期物资保障的安心,这些都是京东用“沉担子”换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比冰冷的市值数字更值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