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中国军工现在让外界最紧张的,不是新装备铺天盖地的生产速度,而是这些装备已经开始投

中国军工现在让外界最紧张的,不是新装备铺天盖地的生产速度,而是这些装备已经开始投入使用,可是谁也看不清它们到底有什么能力。 最典型的就是歼-36,前两年第一架试飞机刚曝光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就是款空战专用的隐身战机,毕竟外形看着跟歼-20有点像,都是尖尖的机头、隐身涂层。 结果第二架原型机一亮相,人们就瞅出不对劲了:那内置弹舱深得离谱,比普通战斗机的弹舱大出整整一圈,别说装几枚空空导弹,就算塞进去一枚大号巡航导弹都绰绰有余。 作战半径更邪乎,同尺寸的隐身战机撑死一千二三百公里,歼-36的试航数据直接干到2778公里以上,比F-22的800公里翻了三倍还多,都快追上早年的轰-5轰炸机了。 以前打仗讲究“分工明确”,战斗机管天上拼刺刀,轰炸机管对地炸碉堡,现在歼-36倒好,上午还挂着空空导弹跟敌方战机缠斗,下午就能揣着巡航导弹奔着几百公里外的雷达站去,进气道改了两回,尾翼还加了能调推力方向的装置,机动性比纯空战战机还灵活,这哪是战机,简直是“空中多面手”。 最让外界崩溃的是,刚摸清点门道,这些装备又偷偷升级了。歼-36从首飞到密集试飞没花多久,权威专家说2027年就能列装,比以往战机的研发周期缩短了一大截,因为解放军从立项阶段就深度参与,原型机刚飞起来就基本符合作战需求,根本不给外界留足研究时间。 去年胜利日阅兵更狠,新一代智能坦克、大型隐身无人机、新型洲际导弹扎堆亮相,美国战区网愣了19个小时才敢发文章,转头就问“情报系统还能不能跟上”。 兰德公司的研究员干脆坦言,美国情报系统现在只能靠卫星盯着航母这种大家伙,像导弹、定向能武器这类小个头装备,根本不知道藏在哪、进展到哪,等发现的时候人家都列装了。 这种“猜不准”的恐慌,本质上是把传统作战逻辑全打乱了。以前美军规划防御,知道战斗机打不远、轰炸机跑不快,摆好防空网和拦截机就行。 现在面对歼-36,既得防它来空战,又得防它远程轰炸,部署的防御力量直接翻倍;碰到攻击-11,雷达上可能就一个小点,分不清是来侦察的、干扰的还是扔炸弹的,等反应过来目标早没了。 更要命的是中国军工的“不分类”理念,歼-36既不是纯粹的战斗机也不是传统轰炸机,攻击-11既是侦察机又是攻击机,这种模糊边界的设计,让外界的战术手册直接过时。 美国国防部前代理部长嘴上说“这是典型流程”,心里其实慌得一批,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该优先防哪样——004航母分段刚成型,新疆又冒出来神秘大型无人机,刚分析完歼-36的参数,人家可能已经在测试新发动机了。 国防民主基金会的专家更矛盾,一边嘴硬“不知道是不是真家伙”,一边又承认中国五代机、导弹的数量和技术确实构成了真正挑战。 这种自相矛盾的评估,恰恰暴露了外界的无力:他们不是怕装备有多强,是怕自己连对手的底牌都摸不清,万一哪天冲突真打响,手里的防御体系可能就是个摆设。这种未知带来的焦虑,可比明着来的威胁吓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