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架AS700载人飞艇交付!这是我国在低空飞行器领域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民用航空装备创新取得新进展。 我国首架 AS700 载人飞艇正式交付的消息,最近在航空圈炸了锅。 11 月 10 日这架被誉为 “空中白鲸” 的大家伙飞抵浙江绍兴,标志着咱们在低空飞行器领域真正迈出了商业化的关键一步。 这事儿绝不是造个飞艇那么简单,背后藏着的技术突破和产业野心,才是真看点。 得先把这架飞艇的来龙去脉说清楚。 它是航空工业集团特飞所自主研制的,全身都是 “中国造”,而且是我国首个按适航规范搞出来的载人飞艇,光这一点就含金量十足。 50 米的长度,能拉 10 个人,一口气能飞 700 公里,在空中飘 10 个小时都不成问题。 绍兴能拿下华东首架的交付权,早有铺垫 ——2024 年 11 月珠海航展上就签了购艇意向,当年 12 月飞艇就去镜湖湿地公园试飞,20 天里起降近百次,载了 400 多人体验,算是提前给江南水乡的低空旅游打了样。 很多人不知道,这架飞艇能顺利交付,闯过了两大难关。 一个是去年 12 月的江南试飞,那会儿正值南方多雾天气,飞艇在 100-300 米的低空穿梭,既要避开高压线,又得保持平稳观景,最终验证了在水乡复杂环境里的适配性。 另一个更关键,是今年 9 月 29 日在贵州关岭的高原飞行,1200 米的海拔可不是闹着玩的,空气稀薄对浮力控制是大考验,这次飞行拿到的参数,直接为以后去高原搞应急救援、地质勘探铺了路。 这飞艇最牛的地方,藏在看不见的技术里。 它有个独门绝技叫推力矢量同步伺服控制技术,简单说就是给飞艇装了 “精准方向盘”,不用大机场,找个直径 150 米的空地就能起降,甚至能垂直升空。 这可比直升机灵活多了,成本还低不少。 我前阵去绍兴调研,当地旅游局的朋友算了笔账,飞艇观光的人均成本不到直升机的三分之一,以后普通家庭都能负担得起 “空中看水乡”。 有人可能会问,飞艇这老古董怎么成了高科技突破?说真的,这完全是对低空飞行器的误解。 以前的飞艇要么靠人力操控,要么安全性差,AS700 可是从头到脚的智能化。 而且它的应用场景宽得很,不只是带游客看风景。 西南地区山多,要是发生地质灾害,公路不通,飞艇能快速运物资、搜被困人员;地质队找矿,它能低空慢飞做精准监测,这些都是飞机和无人机替代不了的。 更有意思的是,这架飞艇还带火了一整条产业链。 特飞所已经培养出首批 3 名专业驾驶员,接下来还要批量培训。 绍兴当地的机械厂也沾了光,飞艇的部分零部件就是本地企业配套生产的。 我认识的一个老板说,以前做农机配件,现在给飞艇造结构件,订单排到了明年,车间都扩招了。 这就是装备创新的带动效应,不是孤零零一个产品,而是激活一串产业。 以前提起低空经济,总觉得离普通人很远,要么是富人的直升机观光,要么是无人机送货的概念。 AS700 的交付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 —— 低空装备不是噱头,能真正融入旅游、救援、勘探这些实实在在的领域。 绍兴计划明年对公众开放飞艇观光,想想看,坐在飞艇里慢悠悠飘过鉴湖,比在岸边看风景带劲多了,这种体验以前想都不敢想。 这架飞艇的意义,早就超出了 “飞行器交付” 本身。 它证明咱们的民用航空装备,不再是跟着别人后面跑,而是能根据自己的需求搞创新 —— 江南水乡需要低成本观光工具,西南高原需要应急救援装备,AS700 正好踩中了这些痛点。 这种从实际需求出发的创新,比单纯追求技术参数更有生命力。 低空经济的时代其实已经来了,AS700 就是那个敲开门的 “先行者”。 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装备突破,既要飞得起来,更要落地能用;既要有自主技术,更要懂市场需求。 未来说不定在更多地方,都能看到这种 “空中白鲸” 的身影,它们承载的不只是乘客,更是中国装备创新的底气。 信息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9首架AS700载人飞艇正式交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