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向全世界宣告两件大事: 第一件就是,我们的福建舰航母正式服役了,中国海军从此迈入三航母时代,海军整体实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第二件事情就是,中国正式迈入全球海洋强国的大门,中国的目标,不再只是近海,而是广阔的深蓝!! 11月5日,福建舰正式加入中国海军的战斗序列,编号18,是咱完全自己设计建造的,满载排水量有8万多吨。 这意味着它能装下更多战机、更多燃料,续航能力和作战持续力比辽宁舰、山东舰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之前的辽宁舰虽然也能搭歼-15,但它的飞行甲板是滑跃式设计,105米的短起飞位只能让战机轻载起飞,就算用195米的长起飞位重载起飞,歼-15也得少带点油、少装些弹,就像背着半袋干粮上战场,打不了多久就得往回赶。 但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战机不用再费劲“爬坡”,平地上就能被精准推送升空,无论是歼-15T还是更先进的歼-35,都能满油满弹出门,作战半径一下就拉开了。 这可不是纸上谈兵,要知道航母的战斗力核心就在舰载机,之前辽宁舰一次最多保障三架歼-15连续起飞,还得错开甲板调度,现在福建舰的弹射器能让舰载机出动效率翻番,实战中这就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差距。 最重要的是,这玩意儿是咱完全自主设计的,没有看别人脸色,从船体钢材到弹射系统,每一颗螺丝钉都透着“中国造”的硬气。 三航母时代的到来,更让中国海军的战略布局活了起来。辽宁舰常年在西太平洋搞训练,算是“远洋试金石”; 山东舰守着南海,盯紧家门口的战略通道;福建舰一加入,就能直奔更广阔的深海,和驱逐舰、护卫舰、补给舰组成编队,形成真正的远海作战体系。 看看亚丁湾护航就知道,从2008年底到现在,中国海军已经派了48批编队,百余艘舰艇、3万多官兵护送了7000多艘中外商船,把曾经的“最危险海域”变成了“黄金航道”。 以前护航靠驱逐舰单打独斗,现在有了弹射型航母压阵,不光能反海盗,还能应对更复杂的远海安全局势,这就是实力的差距。 还有海洋强国带来的实在好处,这可不只是军队的事,跟老百姓的日子息息相关。 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占GDP的7.8%,相当于每13块钱的经济产出里就有1块来自海洋。 就拿海洋石油来说,中国海油2024年一年的税后利润就有1379.82亿元,这些油气资源通过海上平台开采后,直接送到沿海的炼油厂,变成老百姓车里的汽油、家里的天然气,不用再全靠进口看别人脸色。 深海里的宝贝还不止这些,“奋斗者”号深潜器下潜到万米深海,摸清了海底多金属结核矿的分布,这些资源将来能变成高端材料,用到手机、芯片里,实实在在带动产业升级。 海洋制造业的崛起更能说明问题,2024年我国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增长14.9%,按船舶载重计算,新接订单量占了世界的68.2%,连绿色船舶订单的国际份额都达到78.5%。 要知道造航母的技术和造大型商船是相通的,正是因为有了能造世界大半船舶的工业基础,福建舰的建造才这么顺利。 反过来,航母的服役又给海洋产业撑起了“保护伞”,比如南海的油气田开发,以前偶尔会遇到外部势力干扰,现在有航母编队在附近巡航,开采作业的安全性大大提高,2025年上半年中国海油的营业收入就达到2028.03亿元,这就是安全保障带来的经济红利。 海洋服务业也跟着火了起来,2024年海洋旅游业增加值16135亿元,增长9.2%,邮轮旅游从以前的“稀罕事”变成了不少家庭的度假选择。 这背后其实是海军实力提升带来的“安全感延伸”,游客敢坐邮轮去远海,是因为知道祖国的舰队能罩着这片海域。 从2015年也门撤侨用护卫舰接同胞回家,到现在航母编队能在远洋执行任务,这种安全感的升级,让海洋不再是遥远的屏障,而成了连接世界的桥梁。 说到底,福建舰的服役和海洋强国的迈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强大的海军,深海资源开发就是“纸上富贵”,别人随时能来捣乱;没有海洋经济的支撑,海军建设也难有持续的后劲。 以前中国海军只能在近海转悠,别人说“黄海是内海”都得忍气吞声,现在三航母编队能游弋深蓝,海洋经济能突破10万亿,这就是从“守家”到“闯世界”的转变。 这可不是装样子,而是实打实的实力提升,既有能打硬仗的军舰,又有能富百姓的产业,这样的中国,自然能在世界舞台上挺直腰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