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可惜了,中国民营星河动力火箭发射失败!发射22次,失败两次,成功率约90%,美国

可惜了,中国民营星河动力火箭发射失败!发射22次,失败两次,成功率约90%,美国马斯克的spaceX呢? 刚刷到星河动力谷神星一号(遥十九)发射失利的消息,心里咯噔了一下。作为一直追着中国民营航天动态的老粉,既有点惋惜,又忍不住想跟大家说几句。 先得说句实在的,发射 22 次败了 2 次,90.9% 的成功率看着不是 100%,但放在中国民营航天圈里,这成绩已经是站在金字塔尖的水平。 要知道星河动力 2018 年才成立,短短七八年时间就把成功发射次数做到了国内民营行业的 51.3%,服务过 27 家客户、送 85 颗卫星入轨,发射次数、客户数、卫星数、成功率四项都是第一,能拿到国家级 “专精特新小巨人” 头衔绝非浪得虚名。 这次掉链子的谷神星一号可不是试验品,早在 2020 年 11 月就完成了中国民营火箭首次 500 公里太阳同步轨道发射,2023 年还搞成了民营首次海上发射,甚至把卫星送进过以前只有国家队能碰的晨昏轨道,算得上是经过反复验证的 “老将” 了。 可航天这行当就是这么不讲情面,哪怕之前十几次顺风顺水,一次小小的意外就能让所有努力打折扣,就像开惯了的老车突然爆了胎,心疼是真的,但也没法说它就不是好车了。 要是拿马斯克的 SpaceX 来比,更能品出这份惋惜里藏着的不容易。现在的 SpaceX 看着风光无限,发射成功率飙到 98% 以上,一年能射几十次星链,但回头看刚起步那几年,简直是 “火箭摔成烟花合集”。 2006 年猎鹰 1 号第一次发射,默林引擎直接着火炸了;2007 年第二次发射,一级二级分离时撞在了一起;2008 年第三次更惨,带着 208 个人的骨灰和 NASA 的卫星上天,两分钟就开始震颤失联,连续三次全败,马斯克砸进去的 1 亿美元差点打水漂。 直到 2008 年 9 月第四次发射,才算勉强把火箭送进轨道,这时候距离 SpaceX 成立已经过去了 6 年,比星河动力现在的年纪还大。 更关键的是,SpaceX 早期有 NASA 的 “输血”,2008 年底就拿到了国际空间站货运合同,等于有了稳定的 “饭票”,而星河动力这些中国民营航天企业,从一开始就得自己找市场、拉融资,2022 年才拿到 12.7 亿元 B 轮融资,2023 年又融了 11 亿元 C 轮,每一分钱都得花在刀刃上。 人家 SpaceX 能靠摔火箭试错,背后有 NASA 的技术和订单兜底,咱们的民营火箭企业摔一次,可能就要面临客户流失、融资困难的风险,这 90% 的成功率,是踩着钢丝练出来的。 再看技术路线的难度,星河动力现在主力是谷神星系列固体火箭,这种火箭准备时间短、可靠性高,但缺点是没法回收,属于 “一次性用品” 而 SpaceX 早就靠猎鹰 9 号的可回收技术把发射成本压了下来,星舰更是砸了十几次还在试,背后是每年几十亿美元的研发投入。 星河动力也在追,2024 年刚搞定 “苍穹” 50 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的摆动试验,智神星一号液体可回收火箭还在研发中,这就像人家已经在跑马拉松了,咱们刚从百米冲刺转成中长跑,中途绊一下太正常了。 而且航天发射的成功率从来不是越做越高那么简单,全球范围内商业发射的平均成功率也就在 95% 左右,哪怕是国家队也有失手的时候。 星河动力前 20 次成功里,既有酒泉陆发也有海阳海射,既有 500 公里轨道也有 800 公里轨道,任务难度一直在升级,这次遥十九失利大概率是某个细节出了问题 可能是发动机的一个小零件,也可能是控制系统的毫秒级误差,航天里这种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的事儿太多了,当年 SpaceX 猎鹰 9 号也出过箭体着陆时爆炸的岔子,不也照样靠迭代技术爬了起来。 更别说中国民营航天的政策环境刚热起来没多久,2025 年证监会才把商业航天纳入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星河动力这会儿正冲刺 IPO,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民营火箭企业。 要是放在十年前,民营公司想碰火箭发射想都不敢想,现在能做到发射 22 次、成功率 90%,已经是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马斯克当年要是生在中国,未必能有摔三次火箭还能继续融资的运气,咱们的民营航天企业能走到这一步,本身就是个奇迹。 所以说,这次失利是真可惜,但真没必要太沮丧。SpaceX 用了 10 年才从猎鹰 1 号做到猎鹰 9 号,星河动力才七八年就摸到了民营航天的天花板,接下来还有谷神星二号、智神星一号要首飞,这次摔的经验说不定就是下次成功的关键。 就像当年猎鹰 1 号第四次成功后,SpaceX 立刻拿到了大订单,说不定星河动力这次复盘完问题,转头就能在液体火箭上实现突破。 航天这事儿,从来不是看摔不摔,而是看摔完能不能爬起来、爬得更快,星河动力这几年的劲头,显然属于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