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一夜之间,俄罗斯与芬兰都沉默了: 2025年11月1日这天,芬兰不少家庭正盘算

一夜之间,俄罗斯与芬兰都沉默了: 2025年11月1日这天,芬兰不少家庭正盘算着过冬的取暖费,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已经签下了一纸命令,没有提前打招呼,也没给多余解释,就这么干脆利落地终止了与芬兰长达52年的能源协议。 这份协议得从1972年说起,当时还是苏联时期,两国签了关于武奥克萨河的能源开发协议,这条河横跨两国边境,俄罗斯境内的斯维托戈尔斯克水电站拦了水,导致芬兰的伊马特拉水电站发电量受影响,所以俄方得给芬兰提供补偿性的能源,这一来一回就是半个多世纪,成了两国合作的重要纽带。 其实早在2022年,芬兰就单方面不再买俄罗斯的电力了,俄方当时也停了供电,这次签命令只是把这份延续多年的协议正式画上了句号。 这事的根子还是在地缘格局的变化里。2022年俄乌冲突之后,芬兰彻底转向西方,还加入了北约,能源合作自然就成了最先受影响的领域。 俄罗斯向来把能源当作维护利益的重要手段,不会平白无故继续履行义务,芬兰都明确不买俄电了,俄方终止协议不过是对等的回应。 就像之前俄罗斯因为乌克兰拒绝续签过境协议,在2025年初彻底停止经乌克兰向欧洲输气,道理是一样的,都是对方先打破了合作的基础,俄方才跟进终止协议。 俄罗斯一直挺看重国际协议的,之前停了供电却没立刻废协议,其实是在观望,见芬兰没回头的意思,才在2025年11月彻底了断,这也是不想给别人留下指责的口实。 从芬兰这边看,早几年就尝到过能源断供的滋味。2022年俄罗斯刚停供电力时,芬兰的电价一下子涨了好几倍,每个月电费都比以前翻了一番还多。 不光是电力,2022年5月俄罗斯还因为芬兰不用卢布付气款,停了对芬兰的天然气供应,当时俄气提供的天然气占芬兰消费量的三分之二,断供后不少企业和家庭都慌了神。 这几年芬兰一直在想办法摆脱对俄依赖,建了北欧最大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从美国、挪威这些地方买气,还大力发展风电和核电,现在对俄罗斯的电力依赖几乎降到了零。 可这转型花了不少钱,光是建核反应堆和智能电网就投了几十亿欧元,最后这些成本还是会间接落到老百姓身上,取暖费、电费就算比之前降了点,还是比协议存续时高不少。 反观俄罗斯,终止协议也算不上损失。这些年俄罗斯早就开始把能源出口转向东边,扩大对中国、土耳其这些国家的供应,对欧洲的依赖越来越小。就像对芬兰停供天然气后,俄气通过“土耳其溪”管道调整了对欧出口的格局,没受太大影响。 而且这种能源合作的终止,也是俄罗斯和西方划清界限的信号,不光是芬兰,俄罗斯还在重新审视和其他西方国家的旧协议,说不定以后还有类似的情况。 之前俄罗斯对欧洲供气量从占比40%降到8%,后来靠调整出口方向,可见其能源出口的韧性,少了芬兰这一个买家,根本不算什么。 芬兰的经历其实和欧洲不少国家一样,2025年初俄罗斯停止经乌克兰输气后,欧洲天然气价格就涨了两成,斯洛伐克、匈牙利这些国家,都说经济受了影响,工业竞争力也下降了。 而美国却借着这个机会,成了欧盟最大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国,卖的价格还不低,谁都能看出来,欧洲和俄罗斯能源脱钩,最赚的是美国。 芬兰也是如此,摆脱了俄罗斯,却不得不依赖美国、挪威的能源,等于从一个依赖转向了另一个依赖,还得花更多钱,难怪不少芬兰人对这事有意见,之前就有当地政治学家说,芬兰加入北约后损害了自己的国家利益。 说到底,这场持续半个多世纪的能源合作落幕,不是简单的“说断就断”,而是两国关系变化的必然结果。芬兰倒向西方,俄罗斯自然要在能源上做出回应,这既是对芬兰之前行动的清算,也是在重塑自己的能源战略。 虽然现在两国都沉默着,但这沉默背后,是芬兰为地缘选择付出的经济代价,也是俄罗斯在西方制裁下的战略调整,而能源这片战场的博弈,显然还没结束。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