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立刚说台积电正在吸大陆的血补自己的亏!台积电南京厂这几年最不合理的地方,是它成了台积电全球亏损业务的“输血本部”。结果这窟窿最后是靠南京厂在大陆赚出来的那点真金白银往里填。台积电的全球布局,等于是靠大陆市场在兜底。 熟悉项立刚的人知道,他的观点从来不是空泛议论,而是有实打实的财报数据支撑。台积电 2024 年年报里藏着最直观的答案,南京厂当年盈利高达新台币 259.54 亿元,比前一年的 217.55 亿元还多了不少,算下来近四年累计盈利已经超过 800 亿新台币,稳稳占据台积电境外工厂的盈利榜首。 但同一本财报里,其他海外工厂的表现却惨不忍睹,美国亚利桑那州新厂去年亏损近 143 亿新台币,算上之前三年的亏损,四年累计亏掉超过 394 亿新台币,日本和欧洲工厂也分别亏损 43 亿和 5 亿多新台币。一正一反的数字对比,正好印证了 “输血” 的说法。 南京厂能持续盈利并非偶然,它踩准了大陆市场的需求痛点。作为台积电在大陆的重要生产基地,南京厂主攻 28 纳米到 16 纳米的成熟制程芯片,这些芯片广泛用于汽车电子、物联网设备等领域,而大陆恰恰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市场。 2025 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台积电来自大陆市场的营收占比虽未单独披露,但整体营业总收入达到 2762.96 亿美元,其中成熟制程贡献的利润里,南京厂的份额不容忽视。 本地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加上贴近客户的快速响应能力,让南京厂的产能利用率常年维持在高位,这才有了稳定的盈利输出。 反观那些亏损的海外工厂,问题出在投入与产出的严重失衡。美国亚利桑那厂光是建厂就砸下千亿美元,当地高昂的人力成本和供应链配套不足,让量产时间一推再推,2024 年好不容易部分投产,又面临良率爬坡的难题,亏损额度反而比前一年的 109.24 亿新台币还增加了近 34 亿。 日本和欧洲工厂同样面临类似困境,为了配合当地的产业政策,仓促上马的产能没能及时对接市场需求,只能靠总部不断输血维持运营。 更值得注意的是,台积电一边让南京厂盈利,一边还在加码海外亏损项目,2025 年宣布对美国厂追加投资,这种 “拆东墙补西墙” 的操作,正是项立刚质疑其 “不合理” 的核心。 项立刚的表态并非首次聚焦台积电的运营矛盾,他此前就曾分析美国威胁瘫痪台积电光刻机的影响,指出其全球产业链的脆弱性。 而这次关于 “输血” 的论断,更戳中了台积电全球布局的要害 —— 大陆市场提供的稳定收益,成了其激进扩张的 “安全垫”。 2025 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台积电整体净利润达到 1209.98 亿美元,每股收益 46.75 美元,若没有南京厂这样的盈利支柱,单靠海外亏损工厂的拖累,很难维持这样的业绩水平。 这种依赖在成熟制程领域尤为明显。大陆本土芯片设计企业近年来快速成长,对成熟制程芯片的需求持续增长,南京厂生产的芯片直接供应这些企业,形成了 “本地生产、本地销售” 的良性循环。 而台积电在海外建厂却很难复制这一模式,美国厂瞄准的先进制程面临技术落地难题,日本厂主打汽车芯片却遭遇本地需求不及预期,欧洲厂的功率半导体产能还在建设中,短期内都难以实现盈利。 如今台积电的全球版图里,南京厂的 “输血者” 角色越来越清晰。项立刚的说法是否准确或许还有讨论空间,但财报数据呈现的盈亏反差实实在在。 大陆市场的真金白银撑起了亏损的海外布局,这种特殊的平衡状态,正在芯片产业的全球化浪潮中,引发更多关于利益分配与布局逻辑的思考。 信息来源:厦门广电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