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又出手了! 11月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新一轮制裁令,内容涉及俄罗斯军政高层及支持这场战争的体系。泽连斯基希望通过“精准打击”的方式对俄方施加压力。 此轮制裁主要针对散布虚假信息的媒体、掠夺乌克兰领土的官员以及支持这场战争的体系,制裁名单中不乏重量级人物,如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首席执行官基里尔·德米特里耶夫等高级官员,还有五家出版公司。 泽连斯基希望通过“精准打击”的方式对俄方施加压力,但是,这种制裁真的能“有效”吗?俄此前已对等制裁乌总理、财长等10名官员,此次大概率再反击;且俄列装图-160M轰炸机升级战力,乌制裁更难奏效,反而推高谈判门槛。自俄乌冲突以来,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措施已经超过15000项,但俄罗斯经济却在2023年增长了3.6%,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西方国家通胀率依然居高不下。可以说,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效果根本就没有“落地”。 现在乌克兰又重新来了一遍,相比之下,乌克兰这轮制裁显得“小家子气”得多。在俄乌冲突之前,乌克兰作为一个小国,在经济和外交方面根本没有什么话语权,现在虽然打着捍卫国家利益的旗号,与大国较量,但是,制裁俄罗斯的力度相比西方国家来说还是小得多。这种小规模制裁根本不可能改变俄方的战略决策,而对等反制又会让更多普通人遭殃。 制裁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随着战场上军事对抗的升级,双方在谈判桌上的让步空间也在不断缩水。尽管如此,冲突各方要想真正实现休兵息战、和平共处的“百年树人”目标,还需要通过多方博弈实现。 没有人愿意看到更多人因为持续对抗而付出生命代价,但如果偏离了对话与协商解决问题的轨道,那又将如何避免悲剧重演? 俄乌冲突中的制裁博弈,更像一场难分胜负的消耗。乌克兰的新制裁虽带着捍卫主权的决心,但缺乏足够经济与外交支撑,难撼俄方根本。反观西方万余项制裁,不仅没压垮俄罗斯经济,反而让自身陷入通胀困境,还加剧了双方对立。 冲突的核心是利益与安全的博弈,制裁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手段。持续对抗只会压缩谈判空间,让更多普通人承受苦难。真正的破局之道,终究要回到对话协商的轨道,唯有放下对立、寻求共赢,才能让和平取代战乱,这才是对双方民众最实在的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