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安晚报

扭尾曦春蜓(稚虫)

象鼻兰
本报讯近日,绩溪县水生态调查取得重要成果——全县范围内共记录到40余种蜻蜓目昆虫稚虫(俗称“水虿”),其中包括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扭尾曦春蜓、安徽省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蝴蝶裂唇蜓。这一发现充分印证了绩溪县优越的水体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蜻蜓一生离不开水,稚虫阶段在水中生活,其种类与数量直接决定了未来成虫的种群规模。蜻蜓稚虫与成虫均能捕食蚊虫,对维护城市卫生与人类健康起到了关键作用。
作为水域生态系统的“环境指示剂”,部分蜻蜓稚虫对水质变化极为敏感,其生存状况是衡量水体健康程度的重要标尺。本次调查记录到的种类涵盖了春蜓科、大蜓科、裂唇蜓科、溪蟌科等多个典型的环境指示类群。
其中,戴春蜓、长鼻裂唇蜓、壮大溪蟌等对水质要求极高的种类在调查中被稳定记录,有力证明了绩溪境内清澈洁净的溪流生境十分丰富。
此外,调查名录中还包含了凶猛春蜓等大型物种、透顶单脉色蟌等美丽的豆娘类稚虫、晓褐蜻、红蜻、异色灰蜻等广泛分布且同样依赖健康水环境的常见种,以及清凉峰千米海拔处的罕见蜻蜓稚虫——金光伪蜻。共同构成了完整多样的水生昆虫群落。
据悉,自2024年6月起至2025年8月,绩溪县全面启动并完成了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在此期间,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调查团队在绩溪县记录到兰科植物29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1种(象鼻兰),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9种(春兰、扇脉杓兰等)。
据介绍,兰科(Orchidaceae)植物是单子叶植物的第一大科,在被子植物中仅次于菊科,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众多的品种。安徽省是我国亚热带地区兰科植物的主要分布区之一,绩溪县地处皖南山地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优越的水热条件及多样的地形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兰科植物资源。
象鼻兰(Phalaenopsiszhejian⁃gensis),兰科蝴蝶兰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附生落叶兰,叶1~3枚,两面绿色;总状花序,侧生于茎基部;花质薄,萼片和花瓣白色,内面具紫色横纹,主要附生于山地林中山核桃、枫杨、枫香树等大树树干上,偶尔在石壁上也能发现它们的身影,花期6-7月。在绩溪主要分布于荆州乡,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偶见。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许佳曹庆通讯员李泽楠虞磊周明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