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10日讯(全媒体记者刘军)10日,“新型工业化媒体调研行”湖南站活动在长沙启动。记者从活动中获悉,5年来,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持续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4×4”现代化产业体系,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2024年,湖南省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6.7%,居全国第7位,排名较2020年提升3位。
据介绍,湖南规模工业企业亏损面保持全国最优,利润年均增长8.1%,工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达41.2%,制造业从业人员超360万人,为富民强省提供了坚实支撑。2021—2024年,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从2020年的1.24万亿元提升到2024年的1.56万亿元,工业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达67.4%。目前,湖南已培育了5个万亿级行业、17个千亿级产业,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轨道交通装备集群集聚度全球第一,电力机车占全球市场份额达27%,工程机械、中小航空发动机、自主安全计算系统、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具有全球竞争力。
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湖南始终坚持“4×4”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布局。一是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湖南实施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工程,湘茶、湘绣、湘瓷、湘酒等“老字号”焕发生机活力。二是优势产业“壮木渐成林”。湖南通过强化创新驱动与市场开拓,推动优势产业在主赛道巩固优势,在新赛道开辟阵地。今年1-9月,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出口同比增长77.4%,轨道交通装备、专用装备等高端装备出口同比增长31%。三是新兴产业“新树结硕果”。湖南推动“数智赋能”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每10秒生产一件铝合金轮毂,每53秒下线一台新能源汽车,每6分钟生产一台挖掘机……以分秒计算的高效生产,成为湖南智能制造的生动注脚。四是未来产业“良种育新苗”。湖南将人工智能、生命工程、量子科技、前沿材料等未来产业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以“项目化、清单化”方式扎实推进。当前,省委省政府正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行动,近期将发布涵盖重点企业、示范场景、未来场景、科创平台、支持措施等内容的“五个十大”清单,推动人工智能与各领域深度融合。
长沙在活动上介绍了本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情况。近年来,长沙市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持续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在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中跃升至第5位。
在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长沙突出“强产固本”增实力。以智能制造推动产业升级,围绕整车、电池、电子等关键环节完善布局,2024年长沙新能源汽车产量达89.9万辆,全国每生产13辆新能源汽车,其中就有1辆产自长沙。突出“强链壮群”聚合力。坚持以链式思维抓先进制造业发展,推动产业链建设理念和模式不断迭代升级。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被工信部列入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的3个样本之一,产业链群建设案例获评全国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践案例。突出“强园聚势”提活力。以“五好”园区建设为统领,推动资源、要素、产业向园区集聚。目前,长沙13家国家级和省级园区集中承载了全市60%的规工企业、75%的规工产值、80%的进出口总额、75%的工业税收、70%的高新技术企业、80%的上市企业、90%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出“强技赋能”添动力。着力推动技术研发、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等环节有效贯通,加快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新动能。遴选工程机械、先进计算、生物医药、烟花鞭炮4个行业开展数字化试点,汇聚300余家生态服务商、超1000项“小快精准”产品,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数量居全国首位,获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
株洲市、湘潭市就现代产业化体系建设作了介绍,部分企业介绍了自身发展情况。
10日至14日,参加“新型工业化媒体调研行”的数十家央媒与省媒将深入考察湖南新型工业化发展实践,揭密湖南如何不断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