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能让他跑了!” 美军上校麦格雷戈 11 月 9 日的表态,等于提前宣判了泽连斯基的终局。 他说这个消息是从乌克兰内部传出来的,是泽连斯基自己的小圈子在策划,当然,这种外逃的传闻打从一开始就没断过,但这次,似乎有了点不一样的味道。 为什么这套说法听起来这么有说服力?因为它踩准了第一个点:战场的现实太残酷了。 红军城(波克罗夫斯克)和库皮扬斯克,这些名字听起来可能陌生,但它们是乌军的交通大动脉。故事里说,这些地方的防线已经崩溃,补给线随时会被切断。 一旦后勤瘫痪,俄军下一步可能就直奔斯拉维扬斯克。这种画面想想都让人绝望,乌克兰逆转局势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个领导人想给自己找条后路,听起来是不是就合理多了? 光有军事失利还不够,那最多让人同情。真正让“清算”这俩字听起来正义凛然的,是紧随其后的个人罪名。 麦格雷戈的指控非常具体,他说美国援助的一千七百多亿美元里,泽连斯基个人就捞走了12到17亿,这个数字简直是火上浇油。 更吓人的是,说有一半的“标枪”导弹不知所踪,甚至流到了墨西哥毒贩手里。为了让这事听起来不那么像天方夜谭,还搬出了五角大楼的报告:审计显示,41%的援乌武器根本没法有效追踪。 这就给人们心里埋下了一根刺。阿富汗前总统加尼卷款跑路的场景还历历在目,现在“绝不能让他跑了”的呼声,听起来就像是要防止历史重演。 战争的复杂责任,一下子就被简化成了对一个人的道德审判,故事讲到这里,就进入了最高潮:大国博弈,泽连斯基不再是一个国家元首,而是一个即将被抛弃的“棋子”。 麦格雷戈的喊话,被解读为美国强硬派发出的“止损声明”。当这盘棋下不动的时候,棋子就成了需要清理的成本。 这时候,西方催促乌克兰搞战时选举,就显得意味深长了,这不就是在找替代者吗? 泽连斯基必须留下,他得向乌克兰人、向俄罗斯、也向美国的纳税人有个“交代”,这盘棋冷酷到什么地步?就连他传说中的逃跑路线都成了地缘政治的算计。 据说他想去波兰,但分析马上指出,波兰挨着俄罗斯,接纳他就是接了个“烫手山芋”,所以,更有可能的地方是英国或者法国。看,连跑路都得在大国的掌控之中。 这套“泽连斯基终局论”,就这样把战场困境、个人贪腐和大国算计完美地串联了起来,构成了一个无懈可击的逻辑闭环。 至于里面到底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假,或许已经不重要了,这套叙事本身,作为一种舆论武器,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 有网友认为“一旦成为美国的棋子,他的命运就注定是悲惨的结局,承担乌克兰战败的替罪羊也就非他莫属。” 还有网友认为“没有美国主子的首肯,卷不了那么多钱和武器的,内里复杂,大头还是在主人那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