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71年,我国成功重返联合国,但却遭遇了一个小国的强烈反对。26年后,这个国家

1971年,我国成功重返联合国,但却遭遇了一个小国的强烈反对。26年后,这个国家向联合国求助,却被我国一票否决。 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努力从1950年代启动,外交人员走访多国,递交立场文件,强调中国在朝鲜和越南调解的作用,以换取支持。1960年代末形势转好,阿尔巴尼亚等23国提出联合提案,要求驱逐蒋介石集团代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权利。这份草案在总务委员会审议时,发展中国家发言人频频指出美国阻挠已破坏联合国公正。1971年夏,中国代表团抵达纽约,乔冠华任副外长兼团长,他审阅电文后分头游说,向非洲国家展示援建项目,向拉美使节重提经济合作潜力。 10月15日总务委员会表决通过提案,赞成72票、反对24票、弃权20票,美国的“重要问题”议程提案以55票反对落败。10月25日大会正式投票,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第2758号决议确立中国席位。乔冠华随后发言,重申主权平等原则,列举中国支持第三世界的事实,赢得发展中国家响应。反对票中危地马拉格外显眼,这个中美洲国家人口不足700万,经济靠香蕉出口维系,高度依赖美国市场。1954年美国中央情报局资助政变推翻民选总统雅各布·阿尔本斯,新政权卡洛斯·卡斯蒂略·阿马斯上台,废除土地改革法令,归还地产给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换取军事援助。 此后危地马拉政府镇压工会和左翼势力,社会矛盾激化,导致1960年代游击队兴起。冷战中它紧跟美国,在拉美集团充当先锋,1966年总务委员会上代表迭戈·阿希拉指责中国扩张主义,要求保留台湾席位。1971年表决前,美国国务院施压,外长阿吉拉尔在国内媒体宣称支持台湾维护民主阵线,实际锁定每年500万美元援助。危地马拉每年联署推动台湾“参与”议题,1971年投票时按下反对按钮,无法逆转大局。中国团队记录这一立场,乔冠华协调后续安理会准备,推动中东决议。危地马拉的依附性暴露无遗,美国公司控制其耕地三分之一,工人待遇低劣,罢工常遭暴力镇压,这些内部问题让其外交空间受限,只能靠反华换取庇护。 中国重返后积极参与事务,乔冠华主导多项决议,帮助非洲国家发声。危地马拉继续附和美国,但影响力渐弱。整个过程中国走访逾50国,乔冠华主持三次区域协调会,汇总反馈调整策略。危地马拉的孤立票成为冷战遗迹,它的经济落后和政治动荡源于外部操控,难以摆脱阵营束缚。 时间推移到1997年,危地马拉内战持续36年,造成20多万人死亡,政府军与左翼游击队冲突不断。1996年12月在墨西哥城调解下签署和平协议,承诺停火、裁军和土地改革。为监督执行,危地马拉向联合国申请派遣155名军事观察员,美国和墨西哥联合推动,安理会草案迅速形成。1月10日会议上,中国代表秦华孙投下否决票,指出危地马拉维持与台湾外交关系,每年联署台湾“参与”提案,邀请台湾官员出席签字仪式,公然挑战第2758号决议。中国强调内政自主,不宜外部过度介入。 否决引发国际关注,危地马拉外长急赴北京磋商,承诺调整立场。中国于1月20日撤回反对,观察员于3月进驻,监督选举和人权监测。危地马拉虽结束内战,但腐败和贫困遗留至今,它仍与台湾保持邦交,未与中国建交。这次事件凸显中国外交自信,作为常任理事国用否决权维护核心利益。小国弱势暴露,靠大国混日子风险大,危地马拉经济依赖侨汇和农业,重建进程缓慢。 乔冠华1974年至1976年任外交部长,主导中美上海公报谈判,与基辛格磋商确保互利条款。1982年短暂复出处理亚洲事务,次年9月22日在北京因肺癌逝世,终年70岁。他的笔记整理成册,影响后辈外交官延续不干涉原则。中国在联合国影响力扩大,参与维和行动增多,派出部队去非洲和中东。乔冠华的务实作风源于留学经历,懂西方思维,在谈判中把握分寸,推动发展中国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