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的台湾,“台独”还被视为叛乱,而“台独”分子郑南榕为了抵抗抓捕,竟然威胁警方要放火,谁知真的不小心引爆汽油自焚,现在更是成为了“台独”口中的“烈士”,遗孀叶菊兰的仕途一路高升。 每年4月7日,台湾绿营政客都会集体摆出一副悲情模样,对他们来说,这一天的重要性仅次于“二二八”,说是民进党用来“精准打击”国民党的“提款机”一点不夸张。 要弄明白这背后的门道,得从一个叫郑南榕的人说起。 提起郑南榕,很多人会先想到他创办的《自由时代》杂志,还有他祖籍福州的外省人身份,这一点后来成了“台独”圈子里很讽刺的小插曲。 他是个实打实的激进“台独”分子,可有意思的是,1986年民进党成立后,他并没加入,只入过一个总部在海外的“台湾民主党”。 不光没入党,他跟民进党还有“党外同志”的关系差到极点。 有次他发“台独”文宣,直接被民进党党员朱高正等人打得头破血流,现在网上还能找到他当时头破血流的照片。 更早之前,他第一次坐牢也不是因为国民党,是被“党外同志”告的,理由是“意图使人不当选”。 那时候在“党外圈”,没人愿意跟他走一起,党外人士林正杰说过,大家都把他当“抓耙仔”,也就是国民党派来的“奸细”。 理由一是他是外省人,二是他太敢冲,第一个喊“台独”,旁人觉得不是“奸细”没人会这么不要命。 就连民进党创党元老陈兴正都承认,当时很多人把郑南榕当笑话看,还嘲笑他人格有缺陷。 可就是这么一个在“党外”圈子里没人待见的人,1989年4月7日却搞出了一件震动台湾的事。 他在《自由时代》上刊登了“台湾共和国宪法草案”,国民党当局直接以“叛乱罪”起诉他,要抓他。 他没乖乖配合,在台北市民权东路三段106巷3弄的杂志社里拒捕,最后自焚身亡。 后来这个巷子在2012年被命名成了“自由巷”,成了民进党手里的一个“符号”。 谁也没料到,郑南榕死后会得到这么大的“哀荣”。 民进党彻底翻了脸,把他从当年的“笑话”“奸细”包装成了“革命先驱”“台独英雄”。 2016年蔡英文当局刚上台没多久,就宣布把4月7日定为“言论自由日”,让这一天成了岛内法定纪念日。 每年到这时候,蔡英文、赖清德、游锡堃这些民进党头面人物都会出来“悲伤”一番,还对着岛内民众喊“要继续守护珍贵的民主”。 更有意思的是他老婆叶菊兰,郑南榕死后,她披着“代亡夫出征”的战袍,靠着这份悲壮博了不少民众同情。 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她一路往上走,成了台湾第一个女性“交通部长”,后来还当上了“总统府秘书长”。 谁都看得出来,她的仕途全靠丈夫那点“政治遗产”撑着。 但真相从来藏不住,郑南榕生前死后的反差,早被台湾网友戳穿了——“现在歌颂郑南榕伟大的民进党老贼,通通都是当年排挤他的乌龟王八蛋”。 李敖大师也讽刺过,“台独”闹了半天没个烈士,好不容易来个郑南榕,还是个外省人,这话把“台独”的虚伪戳得明明白白。 民进党嘴上喊着纪念郑南榕是为了“言论自由”,可现在的台湾哪里缺言论自由? 名嘴公开造谣都没事,他们却每年都要隆重“纪念”,说到底就是想借机打击国民党,还把自己塑造成“捍卫自由”的好人。 更双标的是,说起“二二八事件”,他们就喊“蒋介石要负责”;可郑南榕死的时候,台湾地区领导人是李登辉,民进党纪念时连半个不字都不敢说。 这种选择性失明,说白了就是为了政治利益装糊涂。 郑南榕的死,本质上是激进“台独”主张撞上当时政治环境的极端悲剧,根本不是什么“民主抗争”。 可民进党不管这些,硬是把一场悲剧变成了自己的“政治工具”,一边篡改他生前被排挤的史实,一边把他捧上神坛,目的就是给自家捞好处。 更可悲的是,这场悲剧还成了家属升官的阶梯,叶菊兰借着丈夫的死步步高升,让原本该严肃看待的历史事件,彻底变了味。 长期这么包装下来,不少台湾民众都被误导了,忘了当年“台独”在岛内根本是人人反对的小众主张,也忘了民进党当年是怎么对待郑南榕的。 历史从来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民进党再怎么给郑南榕涂脂抹粉,也遮不住他们投机取巧的真面目;再怎么借纪念搞政治操弄,也掩不住事件的真实底色。 那些被篡改的细节、被忽略的反差,早晚会在时间里露出原形,毕竟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 【评论区聊聊】你觉得民进党每年隆重“纪念”郑南榕,到底是在守护“自由”,还是在拿历史当筹码搞政治算计呢? (信源:郑南榕生前遭猜忌、嘲笑,死后竟被民进党“造神”——海峡导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