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国网四川电力:科技赋能立塔成峰,改革创新铸就川电铁军

王泽勇中国发展网记者王进

蜀山巍巍,江水涛涛。巴山蜀水间,一座座银白色的铁塔高耸云端,一条条输电线延伸远方,仿佛在天地间构成了跨越山河的五线谱,以铁塔为琴柱,以电线为琴弦,奏响现代文明的乐章……

有着“千河之省”之称的四川,是全国清洁能源基地和“西电东送”的核心枢纽,近年来,电力建设取得了磅礴发展。10月31日,记者从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目前,四川电力总装机1.49亿千瓦,今年累计发电量超过4100亿千瓦时;水电装机将历史性突破1亿千瓦、位居全国第一,全国每100度水电中有30度来自四川。

每个数字的背后,是四川电力建设者们辛勤凝聚的结晶。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有着“川电铁军”之称的国网四川电力,以改革之笔,以创新为墨,书写出一份电力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特高压从“0”到“1”

四川建成“八直十二交”送端枢纽电网

近日,四川省阿坝州理县米亚罗镇气温骤降,迎来降雪。位于米亚罗镇海拔3620米山顶的阿坝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建设现场,电力建设者们全力鏖战风雪,只为变电站按期建成投运打下坚实基础。据了解,这座新建的变电站是阿坝至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于2026年底建成投运。

“‘十四五’以来,四川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取得高速发展,目前,四川建成1000千伏输电线路1240公里、1000千伏变电站3座,率先实现了西南地区特高压交流从‘0’到‘1’的突破。”四川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打开“十四五”国网四川电力特高压工程建设“成绩单”,其中2024年12月27日正式投运的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显得格外亮眼。作为我国首个高海拔特高压交流工程,该工程投运实现了西南电网主网架电压等级从500千伏到1000千伏的跨越,标志着川渝电网进入特高压时代。

国网四川电力相关负责人表示,总投资286.31亿元的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投运后,每年可向川渝负荷中心输送清洁电能350亿千瓦时,同时有效带动了电源、装备制造等上下游产业发展。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在四川建设“四直一交”特高压工程,即雅中—江西、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金沙江上游—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和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

其中,作为国家“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建设重点工程,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西电东送”重要通道,该工程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工作,预计将于年内投运,建成后每年可汇集金沙江上游约400亿千瓦时清洁电能,送至华中地区。

据悉,今年底,四川将形成“八直十二交”联省外的超大规模送端枢纽电网,外送能力达到6260万千瓦、省间互济能力提升至540万千瓦,电力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紧跟深化改革部署

水电特色的四川电力市场愈发成熟

电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如何从用上电,到用好电,始终是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

“十四五”以来,四川电力交易中心按照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要求,大力统筹新能源与常规能源,实现了水火风光同台交易,为供电侧与用电侧建立起了方便快捷的交易机制。

目前,“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在四川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基于“1+N”基础规则体系的四川电力市场规则体系走向健全完备,电力现货进入结算试运行新阶段,具有水电特色的四川电力市场愈发成熟。

记者获悉,“十四五”期间,四川省内交易电量超9000亿千瓦时,绿电交易电量突破100亿千瓦时,省内用户购入绿证超300万张,四川全口径外送电量超7798亿千瓦时。

随着改革的推进,四川电力市场活力全方位释放,直接参与市场交易用户数超6.5万家,虚拟电厂、新型储能等新型主体进入规模化发展。

此外,国网四川电力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全面实行“三零”“三省”服务,推行“阳光业扩”,着力在办电成本、办电环节上做“减法”,在办电速度、信息公开上做“加法”,深化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

“十四五”以来,国网四川电力累计投入48.98亿元,为94万户居民、60万户小微企业提供“三零”服务,为8.6万户高压客户提供“三省”服务,切实降低客户办电成本。四川21个地市、132个区县出台电力外线工程政企分担机制,减少企业出资50亿余元,大幅降低客户办电成本,让用电更舒心、顺心。

科研能力不断提升

初步建成四川省能源大数据中心

今年夏天,四川经历了三轮大范围高温,全省用电负荷四次刷新历史记录,最高接近7419万千瓦,成都为何没有出现大规模用电紧张?

究其原因,除了看得见的发电厂满负荷的发电,更有看不见的“虚拟电厂”科技赋能。据了解,国网四川电力积极推动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投运了世界首套电网侧构网型SVG,实现国内最高的7.5倍过载输出,提升德宝直流丰期送电能力100万千瓦以上,极大缓解成都电网夏季用电高峰期电力供应压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四五”期间,国网四川电力成功获批成都材料腐蚀国家野外观测站,实现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零的突破;推进国家能源高比例水电和新能源友好并网研发中心“赛马争先”创新平台建设,中期评估排名第一;建成投运世界首例梯级水光蓄互补联合发电系统,实现了梯级水光蓄互补系统自决策、自纠偏的联合智能运行,科研成果入选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世界小水电发展报告2022》和2022年四川省十大科技新闻……

值得一提的是,国网四川电力初步建成了四川省能源大数据中心。汇聚了经济、能源、双碳、环境和公共五大类58小类数据17.93亿条,全国首创智慧环保、双碳四张图、税电指数等特色应用,为四川社会科学治理和电网高质量发展起到支撑。

国网四川电力相关负责人表示,到今年年底,公司将总计成立国家野外观测站1个、四川省级科技创新平台4个、国网公司实验室2个、省公司实验室15个,基本建成国家级(含国家部委级)、省政府级(含国网公司级)和公司级实验室体系。

时光流转、四季更替,不论何时何地,只为全力守护好“蜀”与你的每一度电。随着国网四川电力一项项科研成果的投入运用,势必为稳电保供护航、为四川发展赋能、为群众美好生活注入强大动能。

铁塔撑起发展,电网连接幸福。当万家灯火亮起时,四川电网的建设者们,正以“时代楷模”的精神,用实际行动展现“不管山有多高,都能立塔成峰,不管路有多险,都能使命必达”的川电铁军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