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上海构筑全球人才高地,“赛会展谈”全链赋能专业力量崛起

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决策部署,落实人社部专业技术人才改革上海试点任务,2025上海市专业技术人才和项目对接大会于11月7日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大会以“在上海,向世界,创造无限可能”为主题,创新构建“赛会展谈”融合模式,面向全市328万专业技术人才,搭建集交流、培育、竞技与成果转化为一体的高能级平台,生动诠释“尽精微而致广大”的上海专业人才精神。

“双创十五条”畅通科研人员流动通道

大会发布《关于支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简称“双创十五条”),为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开展创新创业搭建“四体两翼”支持体系。

新政策在离岗创业方面提供更大弹性,首次离岗期满未盈利可回岗转为兼职创新,回岗时间不计入离岗期限,并支持设置“离岗创业暂缓期”与关键节点延展机制。在兼职创新与在职创业方面进一步放权,明确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单位一般应予同意。在人才引进方面,鼓励设立“项目经理人”“技术经理人”等创新岗位,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以赛促创”构建成果转化新生态

作为大会亮点之一,第三届中青年工程师创新创业决赛同步举行。赛事创新构建“以赛代育、以赛促评、对接转化、协同创新”四位一体培育模式,设立信息技术、金融科技、“数据要素×”、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八大专业赛道,并增设科技传播特邀赛道,聚焦元宇宙、Web3.0等前沿方向。

赛事累计吸引1562个项目、6119名专业技术人才参与,举办专家讲座与政策宣讲120场,为126个项目提供一对一专业指导,最终遴选出90个优胜奖与175个入围奖项目,并通过赛事通道考核认定正高级工程师96名、高级工程师219名。

“双向互认”构建人才评价新体系

围绕人社部试点任务,上海加快构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大会发布《上海市境外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3.0版)》,建立证书发现、遴选评估、动态调整、快速查验四大机制,形成认可清单139项、急需紧缺清单24项、比照职称清单41项、互认清单12项,配套分层分类便利保障措施,系统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

在工程技术领域,重点遴选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绿色建筑等方向证书。国际互认方面实现重要突破,高级职称人员可直通境外最高级别职业资格,如会计系列副高以上职称者可直申成为资深公共会计师(FIPA),最多免考13门科目;初、中、高级职称人员可豁免考试直接申请相应境外职业资格。

大会同期举办“3E讲坛”,围绕“双向互认破冰,衔接国际国内人才评价标准”开展高规格圆桌研讨,吸引63万人次线上线下观看。

“近悦远来”生态加速形成

通过“举荐制”“直通车”等职称评价新机制,近三年上海新增覆盖约300个专业的近7000名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2024年全市约4.5万人参加职称评审,非公领域占比超60%,约1.5万人获得副高以上职称。通过境外职业资格比照认定机制,225名持证人通过考核认定获得职称。

大会面向全球集中发布1344个事业单位高层次专业技术岗位需求。针对成果转化难点,市人社局牵头构建政府、专家、企业、创投等多方协同的对接平台。目前,10余家创投机构已对接300余个项目团队,达成67项合作意向。(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缪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