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男子住院取髓内钉,不料,2名医生取髓内钉期间,现场竟传来阵阵“施工声”,取完之后,医生已经汗流浃背了,这体力活不是一般人能做的,看到这一幕,我仿佛听到了“80、80、80”的声音!网友:打麻药是怕我跑了吗? 你能想象手术室里传来“哐哐当当”的声音吗?在广东惠州的一家医院里,就发生了这样一幕。 一名男子因为一年半前的胫骨骨折,需要把体内的髓内钉取出来,这本是骨科常见的小手术,可谁也没想到,手术过程中,医生们拿着专业器械一顿操作,现场竟然传出了阵阵“施工声”,让人忍不住以为是在装修。 事情是这样的,患者一年半前因为外伤导致胫骨骨折,当时医生在他的骨头里植入了髓内钉来固定。这种钉子就像一根金属支架,从骨头的一端穿到另一端,帮助骨头在愈合过程中保持稳定。 现在骨折已经愈合,医生决定把这个“金属支架”取出来,可别小看这枚钉子,在体内待久了,周围的骨头和组织会把它紧紧“抱住”,想取出来可不是件容易事。 手术当天,两名医生穿着厚重的手术服,戴着口罩和帽子,专注地开始了操作,他们先用专业的医用电钻拧掉两端的锁定螺丝,电钻运转时发出的“嗡嗡”声,就像工地里的电钻在工作。 更让人惊讶的是,遇到髓内钉被骨组织紧紧包裹的情况,医生还得用锤子轻轻敲击取出器,让髓内钉松动,这“哐哐”的敲击声,让整个手术室都充满了“施工”的氛围。 拍摄者陈女士解释说,这种操作方式很常见,对患者不会有损伤,因为年轻患者的骨头长得快,取钉的时候骨头会粘到钉上,所以医生需要用很大的力气,不过大家不用担心,患者打了麻药后完全没感觉,只是能听到声音。 手术结束后,医生们已经汗流浃背,体力消耗非常大,有人开玩笑说,骨科医生下班后都得去撸铁,不然还真干不了这体力活。 这段视频被传到网上后,立刻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有人调侃道:“打麻药不是怕疼,是怕患者听着施工声跑了吧!” 还有人说:“骨科医生的工具比工地木工的还多,简直是带无菌观念的硬核‘木工’。” 当然,也有网友表达了对医生的敬佩:“看着都替医生累,这活儿又费脑又费劲儿。” 除了这些有趣的评论,还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一位曾经做过类似手术的网友说:“我当时取钉的时候,医生也是用了锤子,我还以为在修家具呢。” 另一位网友则表示:“虽然声音吓人,但医生的技术真的很厉害,他们能精准地操作,不会伤到骨头。” 这件事让我们明白,看似简单的骨科手术背后,是医生们精湛的技术和强大的体力支撑,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还得有足够的力气和耐力,每一次“施工声”的背后,都是医生们为了患者康复所付出的努力。 其实,髓内钉取出的难度因人而异,如果患者年轻、愈合能力强,骨头会更快地包裹住钉子,取出时就需要更多的力气,而年龄较大、愈合较慢的患者,取出可能会相对容易一些,医生在手术前会通过X光片评估钉子的位置和周围骨组织的情况,制定最合适的取出方案。 手术中,医生们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既要确保钉子顺利取出,又要避免损伤周围的神经和血管,这不仅考验他们的技术,还考验他们的体力和耐力,一场手术下来,医生们常常是全身湿透,但他们依然坚持完成每一个步骤。 那么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