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独集团突然行动,想搞"外交大反攻",结果恐怕只会自取其辱! 赖清德这回是下定了决心要闹大。 他不只是放萧美琴出去搅局,还在蔡英文卸任后第一次公开“借尸还魂”,连林佳龙都被一同拉上台,演这出所谓“为台发声”的戏码。 可惜这场戏,台上演得再热闹,台下观众却寥寥无几,连掌声都是自带音效的。 萧美琴11月7日窜进欧洲议会,宣称要“让世界支持台湾”,还说得慷慨激昂,林佳龙在一旁拼命鼓掌,还不忘回台宣传“许多人感动落泪”。 他们说得好像是全球议员都为台湾热泪盈眶,但真相是,这场活动是由一个叫IPAC的反华小团体租场地举办。 参与的不过是些在本国边缘化的议员,连主办方都不敢说这是欧洲议会的官方活动。 蔡英文隔天也赶着上场,11月8日晚从台湾启程飞往德国,参加自封为“自由世界灯塔”的柏林小会场。 赖清德在台湾高调宣布,这是一场“外交接力”,要让“民主价值”席卷欧洲。 但外界看到的,却更像是一场内部权斗的加速器。 蔡英文卸任后并不甘心退场,借着这次机会继续刷存在感,是在替自己的政治遗产“续命”,更是在敲打赖清德。 萧美琴这次“外交演说”,表面是为台湾争取“国际空间”,实则是为自己的政治前途铺路。 她和赖清德的关系并不牢靠,当年被蔡英文钦点为副手,更多是“监军”角色。 如今重出江湖,态度强硬,对外撕开局面,对内也在抢资源。 林佳龙也不是来做配角的,他的动作频频,更像是在替自己谋个未来的“外交部长”职位。 这场“外交大反攻”,不是为了台湾的未来,是为了民进党内部的博弈。 赖清德上任才不到半年,民调却一路“雪崩”,眼前的2026县市长选举成了他的生死关卡。 如果败选,不只是民进党主席保不住,连2028年的大选门票都将拱手让人。 所以他才急了,才要炒作这场本来就很边缘的“欧洲演讲”,制造一种“全世界都在支持台湾”的假象。 但现实摆在眼前,IPAC不过是一个在欧洲边缘化的反华平台,它的活动根本无法代表主流欧洲政治态度。 参与的议员也多是自媒体政治人设浓厚的小党派人士。 台湾学者翁履中早就点破,这种活动就是“模拟联合国”的翻版,本质上是租个会场,找几个愿意站台的外国议员,拍几张照片,回台包装成“外交胜利”。 大陆方面的反应迅速、明确。中国驻欧盟使团已经第一时间提出严正交涉,用“四个严重”定性欧洲议会行为。 大陆强调,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容任何形式的挑战。 对萧美琴等“台独顽固分子”,国台办早在11月5日就明确表态:依法终身追责,无论身在何处,必将严惩。 这不是说说而已。大陆已有充足的法律与政策储备来应对“台独”挑衅。一旦必要,军事反制也绝不会迟疑。 解放军近期多次强调,将以更强大能力粉碎“台独”图谋。不排除再次展开围台军演,或切断台湾外部联系的可能。 更不要忘了,外交战线上的“断交潮”从未终止,民进党若继续挑衅,大陆完全有能力促成台湾“邦交国”再减一批。 这场所谓“外交新模式”,不过是民进党为转移岛内矛盾而制造的又一场政治幻觉。 经济不振、物价飞涨、民怨沸腾,民进党执政的无能在岛内早已被看穿。 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要拼命向外转移焦点,把所谓“国际支持”包装成政绩,用来掩盖自己在岛内的失败。 大陆并未被这套戏码迷惑,而是持续在舆论与民心战线上发力。 比如,近日新增台胞证签发口岸、优化惠台政策,就是要告诉岛内民众,大陆才是真正关心台湾百姓福祉的一方。 与民进党靠着欺骗与煽动维系权力不同,大陆强调“两岸一家亲”,强调共同命运,这不是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善意。 岛内民众也在觉醒。今年的“大罢免”行动失败,显示出民进党在基层的号召力正在快速流失,民众已经厌倦政治恶斗,渴望回归民生与稳定。 而赖清德持续挑衅,只会让岛内局势更加动荡,最后吃苦的还是台湾老百姓。 更何况,2025年正值台湾光复80周年,大陆加大历史教育与统一叙事力度,不仅是在反驳“台湾地位未定论”,更是在唤醒岛内民众对历史真相的认知。 面对这种大势,民进党那一套靠“台独”煽动群众、炒作国际舞台的伎俩,早就不灵了。 “台独”炒作国际舞台,只会让台海局势更加紧张。赖清德想靠“外交突破”来续命,终究只是饮鸩止渴。 大陆的战略主动权已牢牢掌握在手,民进党再怎么折腾,也动摇不了一个中国的根本框架。 下一步,若解放军围台、台湾再遇“断交”,那一点都不用意外。 民进党这次想演大戏,可惜剧本太烂,演员太多,观众太少。 最关键的是,他们忘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一场闹剧而转向,统一的方向也不会因一群表演者而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