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11月9日晚报道:“俄罗斯袭击导致乌克兰电力供应瘫痪。俄罗斯军队周六晚间动用458架无人机、发射45枚导弹袭击乌克兰。乌能源部称,这是战争爆发以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电厂最严重的袭击’导致该国发电能力降至‘零’。” 俄乌冲突持续升级,双方对彼此能源和电力基础设施的攻击愈发猛烈,陷入恶性循环。 早在10月3号,俄军就用35枚弹道导弹和381架无人机,突袭了哈尔科夫州和波尔塔瓦州的天然气设施——这俩地方被称作乌克兰的“气田心脏”,挨了打之后,乌克兰60%的天然气产能一夜之间就没了。 紧接着到10月10号,俄军又派了465架无人机和32枚导弹,专门盯着发电站、输电线路和储油库打,直接让9个州陷进黑暗里,基辅郊区的高速公路路灯全灭,司机只能靠车灯照着开。 乌克兰也没干等着挨打,他们也试着反击过俄罗斯的能源设施。2025年6月的时候,乌军袭击了俄罗斯远东的机场,9月又打了俄的石油化工厂。 可乌克兰的实力跟俄军比差得太多,这些反击规模又小、效果又弱,根本动不了俄罗斯的能源根基,反而把俄方惹得更火,回头就来更狠的报复,就这么着,双方掉进了“你打我、我报复你、你再打我”的恶性循环里。 能源系统一垮,直接砸了乌克兰老百姓的基本生活。北方有些地方晚上的温度都快到零度了,好几万户人家没了暖气,老人小孩只能裹紧厚被子扛冻。超市里的热水袋、电暖器这些取暖的东西早就被抢空了,去晚了的人连厚袜子都买不着。 医院、学校这些本来该保障的民用设施也都不同程度被打坏了,基辅市民半夜都往地铁站跑,想在那儿躲一躲,到现在为止,已经有4个人在这次袭击里没了。 更要命的是扎波罗热核电站,以前这地方是电力支柱,现在只剩7台柴油发电机在转,柴油储备也就够撑10天,要是冷却系统停了,那后果就没法想了。 乌克兰政府也赶紧推出了一堆应急办法。总理斯维里登科11月3号开了反危机能源总部的会,把分布式发电当成了重点来推进,现在已经有1.8GW的装机容量在运行了——这种小型发电系统好就好在,大电网瘫了的时候,还能给社区留点儿基本用电。 全国范围内,超过8000个“无敌点”一直在运行,还有4000个随时能启动,这些站点都备着燃料和通信设备,能给老百姓当临时的避风港。政府还把家用天然气和电费的价格定死了,不想让老百姓再多掏一份钱。 乌克兰冬天取暖得用58亿立方米天然气,现在自己产不了了,得从外面买44亿立方米,这钱一算得22亿美元。但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和欧洲投资银行给的援助才8.8亿美元,差了一半还多。 能源部长格林丘克说实话,政府每天都得琢磨:要是先顾着老百姓生活,前线的弹药就不够;要是侧重军费,老百姓就得在冬天里受冻,不管选哪边,都得担着大风险。 修复工作也难办,发电站和输气管道被炸得七零八落,关键设备早就没货了,从国外订又得等好久,而且刚修好的设施说不定什么时候又会挨打,破坏的速度比重建快多了。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11月3号在社交媒体上答应,要给乌克兰“紧急能源支援”,还认可乌克兰想加入欧盟的努力。泽连斯基也连着跟美国、英国、德国这些北约国家的代表见面,重点商量买防空系统和配套导弹的事儿,想建个“空中屏障”。 能源部长格林丘克还在G7能源部长会议上求合作伙伴,希望能给点设备,再帮忙解决天然气进口的钱。 可欧盟自己也面临能源紧张——现在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占比降到了18.3%,但库存比往年平均水平还低,冬天一到,自己的供应都可能不够。 斯洛伐克因为靠俄罗斯过境的天然气过日子,乌克兰把管道切断后,斯洛伐克就威胁说要停止援助;匈牙利也反对加大对乌支持的力度,欧盟内部根本没法达成统一意见。 就算最后定下援助方案,从审批到把物资运到乌克兰,至少得两周时间,到那时候,老百姓已经在冷天里熬半个月了。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态度也很明确,对援助乌克兰没什么兴趣。 这场能源战早不光是战场上的事儿了,成了俄乌较劲和国际局势搅在一起的关键点。 乌克兰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得看抢修的进度怎么样、国际援助能不能真的到账、战局又会怎么发展,这几方面都得凑到一起。俄乌之间的恶性循环会不会突破新的底线,国际社会能不能打破援助的僵局,这些问题的答案,会说了算更多人的命。 现在俄罗斯的打击力度还在加大,乌克兰的抵抗意志也得经受冬天的考验,这场围绕能源的较量,还没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