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韩媒:“国际空间站退役后,中国天宫空间站将是人类唯一的空间站,但必须给中国人立规

韩媒:“国际空间站退役后,中国天宫空间站将是人类唯一的空间站,但必须给中国人立规矩,以确保和平开发太空。”   这话听着也太离谱了,就跟刚学会走路的小孩,攥着个塑料哨子,非要给拿过奥运长跑冠军的人定比赛规则似的,不光没搞清楚自己在航天圈的位置,连“规矩”俩字到底得靠啥撑起来都没弄明白。   先说说国际空间站这“老伙计”的情况。它在太空飘了二十多年,早不是当年风光的样子了,浑身上下全是老毛病。2024年刚紧急补过氧气泄漏的窟窿,2025年又传出太阳能电池板老化,发电效率掉了快三成。   美国NASA自己都明说,2030年前后退役是板上钉钉的事,到时候光拆它、让它安全坠落到指定区域,就得花上百亿美元。现在能勉强运行,全靠美国、俄罗斯、欧洲这些参与国凑钱修修补补,与其说它是“太空合作典范”,不如叫它“缝缝补补的老古董”更贴切。   再看看咱们中国的天宫,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后起之秀。从2022年全面建成到现在,安安稳稳运行三年多了,从没掉过链子。里面的再生环控系统特别给力,水和氧气90%以上都能循环用,不用总从地球往上运。   33个科学实验柜里也没闲着,微重力物理、太空生命科学的实验一个接一个,航天员甚至在里面种活了水稻、养过线虫,连太空里作物怎么生长都摸清楚了。   更关键的是,咱们从一开始就没把天宫当成自家的“小院子”。联合国牵头的太空合作项目里,17个国家、23个科研机构的实验设备早就搬进去了。瑞士的“伽马暴偏振探测仪”、意大利的“高能宇宙辐射探测器”,现在都在天宫里正常干活呢,这明明就是敞开大门欢迎合作的平台,哪儿来的“封闭”说法?   韩媒倒好,张口闭口要给我们“立规矩”,咋不先晒晒自己的航天成绩单?韩国花了12年时间,砸了104亿人民币搞出来的“世界号”火箭,直到2023年才勉强把一颗1.5吨的卫星送上近地轨道。   而且这发射之路全是坎儿:2021年第一次飞就失败了,2023年好不容易要发射,临发射前几小时又因为技术问题紧急叫停。到现在为止,他们连把人安全送进太空的门槛都没摸到。   反观咱们中国,长征火箭的发射成功率在全球都是顶尖的,神舟飞船接送航天员跟地面通勤似的准时可靠。天宫的核心舱、实验舱,全是咱们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自己送上去的。这种实打实的硬实力,才是在太空领域谈合作、定规则的底气,不是靠嘴说出来的。   更有意思的是,韩国至今都没参与过天宫的任何一个合作项目,却跳出来指手画脚,这逻辑就像没买门票的人,站在剧场门口指挥舞台灯光该怎么打,实在太没道理了。   咱们中国搞太空探索,从来都守规矩,《外空条约》《营救协定》这些国际通用的太空公约,都是主动遵守、积极履行的。天宫的合作规则也写得明明白白: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只要是真心搞科研的国家,能拿出靠谱的实验项目,都欢迎来合作。   想当年,某些国家把咱们排除在国际空间站之外,现在看着天宫眼红了,倒反过来谈“规矩”。可太空里的规矩,从来都是靠实力和担当立起来的。国际空间站时代,咱们被关在门外,照样靠自己一步步搞出了天宫;以后天宫成了人类在太空的核心平台,咱们也绝不会学那些搞排他的套路。   韩媒与其忙着给别人立规矩,不如先把自家“世界号”的发射可靠性提上去,先实现“稳定送卫星”这个小目标,再琢磨“太空话语权”的事。毕竟在太空这地界,没那个金刚钻,就别揽“定规矩”的瓷器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