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中美贸易战这么久,难道都没有想过联合,然后一起去收割红利?反而让其他国家左右逢源

中美贸易战这么久,难道都没有想过联合,然后一起去收割红利?反而让其他国家左右逢源从中美之间捞好处?   最典型的就是越南,这个人口不足亿的国家硬生生在大国博弈里踩中了所有节奏,把两边的摩擦变成了自己的发展红利。   2025年三季度越南GDP同比增速飙到8.23%,把中印和欧美主要经济体都甩在身后,工业和建筑业增速冲到9.46%,服务业也有8.56%的增长,早就摆脱了对农业的依赖,进入工业化加速期。   前9个月越南从中国进口1344亿美元货物,加工组装后向美国出口1128亿美元,全年贸易顺差达到168亿美元,这种“中国供料、越南组装、美国买单”的模式,让它稳稳当起了中间商。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越南却趁机捡漏,2024年对美纺织品出口187亿美元,同比增长23%,就是靠着关税差赚得盆满钵满。   电子产业更是突飞猛进,富士康、立讯精密把生产线搬到当地,胜宏科技、格林精密等企业跟进投资,2023年越南计算机、电子及零配件出口359亿美元,手机出口338亿美元,每三块钱出口收入就有一块来自电子产业。   中国资本还帮它搭建起完整产业链,2025年一季度中国在越南新注册的项目里,电子制造、新能源等高端领域占比超60%,纺织行业更是形成“原料到成衣”的一体化生态,申洲国际在越南的工厂让订单交付周期缩短到15天,单位成本比同行低12%。   越南股市今年已上涨约40%,成了中美贸易战里最显眼的获利者。   很多人觉得中美联手就能把这些红利抢回来,其实根本没看清背后的核心矛盾。   两边的分歧从来不是简单的利益分配,而是技术主导权、产业链规则的全方位博弈。   美国之前推出“50%穿透性规则”,要把华为、中芯国际等企业持股超50%的子公司都纳入出口管制,荷兰安世半导体因为母公司是闻泰科技而陷入困境,美国应用材料公司甚至计划裁员1400人,这种系统性技术封锁根本不是靠短期利益就能化解的。   而中国也有自己的战略筹码,对镓、锗、稀土等关键矿产实施出口管制,全球98%的低纯度镓生产由中国控制,管制后国际镓价暴涨150%,让美国及盟友的供应链陷入危机。   双方在海事造船、数据安全、投资审查等领域还有一堆没解决的问题,美国曾对中国海运、物流和造船业发起301调查,计划征收额外港口费,中国也准备出台反制措施,这些矛盾不是一句“联合”就能抹平的。   当然现在也有积极变化,2025年5月中美在瑞士日内瓦举行高层经贸谈判,达成取消91%加征关税的协议,还建立了双边磋商机制。   10月底的釜山磋商更是取得实质性进展,美方暂停实施50%穿透性规则一年,中方也暂停了关键矿产出口管制措施,美方还取消了10%芬太尼关税,暂停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措施一年。 高盛测算,这些措施实施后,中美双边贸易成本将下降18%,能为全球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   但要注意,这些都只是暂停而非取消,一年后双方的博弈可能还会重启。   中美不是不想联合获利,而是全球产业链格局已经形成,两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关系短期内无法改变。   美国想维持技术领先,中国要突破发展瓶颈,这种结构性竞争让全面联合变得不现实。   而且所谓的“红利”不是固定蛋糕,联合收割看似美好,却要牺牲各自的战略底线,长期来看反而可能得不偿失。   其他国家能捞好处,本质是利用了两边的分歧,可一旦中美关系出现缓和,这些红利自然会收缩。   大国之间的博弈从来没有简单的最优解,利益与底线的平衡才是关键。你觉得未来中美有可能真正放下分歧,联手主导全球产业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