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明说评:广告乱跳转,淘宝们该收手了
最近一个月,打开今日头条、知乎、微信、百度地图、UC浏览器等app,很多时候都是先逛淘宝。跳转广告防不胜防,要么手指轻轻一碰屏幕就自动跳转,要么手机稍微晃动一下就弹出淘宝会场页面,强行霸占你的屏幕。
当下这些主流的app,为何甘愿牺牲用户体验,宁愿挨骂也要接这类电商跳转广告?无它,包括淘宝在内的各大金主,在为流量焦虑的当下,给的实在太多。据相关媒体报道,app开屏广告报价一天可以超过百万元。巨大利益面前,用户骂几句,无关紧要。即便被监管部门抓住,罚几万元无关痛痒,也不是多大的事。
大家苦跳转广告久矣,如今之所以群情激愤,两起恶性事件成了导火索。
一是“宝宝巴士儿歌”app。作为一款儿童启蒙教育的知名品牌,打开app时,弹窗广告页面出现了擦边色情内容,非常辣眼睛。
二是“广州地铁”app。乘车码页面频繁弹出广告,尤其那个利用手机陀螺仪开发的高灵敏度“摇一摇”触发功能,在早晚高峰的地铁闸机口,稍有晃动就跳转广告,严重影响过闸效率。
而在这场跳转广告乱象中,淘宝的存在感尤为强烈。无论是刷短剧、看小说,还是查地图、聊微信,都可能被突然拽进淘宝的“双十一”活动页面。用户想要关闭,要么跳转速度太快根本来不及点击,要么关闭按钮设计得极其隐蔽,甚至得按两三次返回键才能真正退出。这种推送模式,早已超出正常的广告边界。
当然,这种乱象绝非偶然,背后是技术手段的滥用和规则意识的缺失。淘宝等平台借助手机陀螺仪、全屏热力图等技术,将广告触发灵敏度阀值调到极致,轻微晃动或误触就能完成跳转,完全违背了用户的自主选择权。更严重的是,这类广告往往需要调用手机传感器数据,涉嫌超范围收集用户信息,侵犯个人隐私。尽管工信部早在2023年就明确要求,不得利用高灵敏度“摇一摇”等易造成误触发的方式诱导用户操作,开屏广告必须提供清晰有效的关闭按钮,但这些规定在巨额利益面前,成了一纸空文。
平台追求商业利益,无可厚非,但绝不应该牺牲用户权益为代价。淘宝作为电商行业头部平台,应该带头遵守行业规则,而非沦为那个不择手段的“破窗者”。如果带头强制跳转收割流量,整个行业的竞争伦理将会陷入恶性循环。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初衷是为了方便用户,而非给用户添堵。淘宝们该醒醒了,极致追求短期利益,无视甚至屏蔽用户感受,反噬肯定不在话下。当用户被骚扰到忍无可忍时,卸载app肯定会是举手之事。双十一淘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