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底部消费股崛起,科技股应声走弱——这看似是跷跷板效应,实则是风格切换的必然演绎!

底部消费股崛起,科技股应声走弱——这看似是跷跷板效应,实则是风格切换的必然演绎!到现在还有人不相信风格会切换吗?记住:相信的吃肉,不相信的只能被动承受调整。给所有股民朋友梳理几点核心观点,务必看清市场本质:

1. 大盘想要站稳4000点,难度依然不小,但绝非资金没实力,而是大资金压根不急着推升。自从突破4000点那一刻,今年的阶段性任务就已完成,之后指数反复突破又站不稳,就是故意控制节奏,不让涨太快。而市场缩量也从突破4000点后愈发明显,显然大量机构资金开始“躺平”——要么出货、要么休息,要么趁着震荡调仓、完成风格切换。所以大家要明白,4000点附近的反复震荡,本质是机构的“操作窗口”,而非真的攻不上。

2. 那些天天喊“大阳线突破”的,该醒醒了!股市不会因为口号就大涨,务实看待市场才是关键。当前核心逻辑很明确:主力正借着大盘震荡,悄悄进行风格与筹码的切换。反观有些声音,一味喊着追涨、持续唱多高位科技让散户接盘,对风格切换、高低切换避而不谈,最终只会让不明真相的散户扛下所有亏损。

3. 消费崛起、科技下跌,绝非简单的跷跷板,而是资金高低切换最直接的证明。上周四收盘站上4000点,是科技反弹带动的,当时我就提醒大家“科技只是超跌反弹”,结果被不少人在评论区嘲笑,还有人忍不住追了进去,如今只能被动被套。大家回头看,每次大盘冲击4000点,科技都会发力拉升,但拉升后从无后续——这分明是用科技带起指数、吸引散户高位接盘,主力则趁机悄悄切换赛道!早在10月国庆后,我就率先提出要风格切换、高低切换,这一个月里,见遍了人性百态,也看清了很多人根本唤不醒。如今市场已经用走势证明了一切:谁在底部吸筹,谁在拉高出货,答案一目了然。

4. 今天的消费板块,很可能成为重要拐点。周末公布的10月CPI数据显示,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小幅上涨,这对消费板块是明确利好。自今年7月各行业“反内卷”推进以来,不少行业价格已止跌企稳、逐步回暖——比如之前内卷严重的锂电、风光储等新能源赛道,不少企业从亏损转盈利,甚至出现涨价,这正是近期新能源大涨的核心逻辑;周期化工涨价,也是反内卷带来的连锁反应,后续涨价细分主线仍会延续,消费也会跟着慢慢回暖。随着各行业供需价格趋于平稳,市场有望逐步走出通缩,向温和通胀过渡(短期不会有明显通胀),而这个过程,正是各行业轮番涨价、涨价方向领涨的核心逻辑。这些方向早就给大家梳理过,可惜多数人只盯着科技反弹,一兴奋就追进去,错失了早期布局消费、新能源、周期的时机。

5. 今天就连易中天抱团股大跌,科技、机器人等板块纷纷回调,还有人不相信风格切换吗?很多人说我“跟科技有仇”,但我一直说得很清楚:科技是长期方向,但科技股有估值与节奏的区别。多少人抱着“看好科技方向”的信念,结果在高位科技股里成了机构的接盘侠?还有人在算力、CPO、抱团半导体上盲目“讲格局”——什么是真正的格局?底部估值便宜时坚守,才叫格局;机构把估值拉满、赚得盆满钵满后,你还在高位抱着“格局”不放,那不是格局,是贪婪!股市里很多人能赚到钱,最终却守不住利润,要么是看不懂趋势,更多的是栽在了“贪婪”二字上。

6. 最后,给跟上节奏的朋友提几点操作建议:

风格切换仍在进行,高低切换会持续,只要不追大涨后的高位科技、机器人等方向,短期风险基本可控;

新能源(风光、锂电等)赛道已不宜再追,需等回调分歧时再参与,仓位重的可以开始减仓;

底部消费仍在筑底阶段,不会持续大涨,但底部会慢慢抬升,可耐心布局;

周期有色、化工已持续爆发,后续要等分歧低吸,短期切勿追涨。

总的来说,风格切换的四大方向不变,但节奏至关重要。既然是切换,就必然是“底部板块一边上涨一边洗盘,高位板块一边下跌一边反弹诱多”——看懂这个规律,才能避开陷阱、把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