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断货36天后,荷兰终于投降,管理权归还给中方,斯霍夫已通告全球 在全球芯片圈闹

断货36天后,荷兰终于投降,管理权归还给中方,斯霍夫已通告全球 在全球芯片圈闹得沸沸扬扬的“安世博弈”终于迎来关键转折。36天的供应波动,欧洲车企率先承压,荷兰方面最终调整姿态,确保中资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稳定。 中国这回应对够快够准,全球都在看,这场博弈不光是芯片的事,更像是一场关于供应链话语权的正面碰撞。 10月初,荷兰方面曾试图就安世运营施加干预,想借着全球芯片供应链紧张大做文章,搅动市场。 从那天起,中国相关企业基于合规要求调整供应节奏,安世的核心产品供应收紧,全球车规级芯片市场直接感受到压力。 别小看安世,这家公司手握全球约40%的汽车分立器件市场份额,在车规功率MOSFET领域稳居全球前三,供应收紧36天,让欧洲不少大厂直接掉了队。 供应收紧的日子里,全球汽车产业真是吃足了苦头。最先顶不住的,是对芯片供应链敏感的日本车企。北美的本田直接公布,年产量要少11万辆,利润缩水了整整21%。 相比之下,欧洲几大车厂表面上还算沉得住气,但背地里已经慌作一团。据行业披露,大众、宝马的部分生产线只能紧急调整,零部件供应商博世、采埃孚也只能临时抱佛脚,四处找替代品。 全球供应链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级断了,后面就全瘫。嘴上说着“有备无患”,实际上一到供应链波动就原形毕露,欧洲车企的底气全靠着市场之外的“隐性保障”,一旦供应收紧,根本撑不住。 36天过去了,欧洲的“冷静”表象终于被现实打破。荷兰当初以为能靠干预让中方让步,没想到这回算漏了。 中国方面一手稳控供应,一手强化自主产能,闻泰科技旗下安世中国的晶圆厂加速释放产能,上海临港基地车规级MOSFET月产能已达7亿颗,占全球相关产能的20%,快速填补了供应缺口。 与此同时,中美釜山会谈中,美方主动提出暂停“50%穿透规则”一年,这一举措客观上缓解了供应链紧张氛围,也让欧盟内部立场出现分化。 不少订单反而流向了中国自产线,部分紧俏产品价格出现阶段性上涨,海外客户抢单抢得眼红。 荷兰本来是想借机在半导体产业刷一波存在感,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而凸显了中国在全球车规芯片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经济胁迫这招,碰到硬茬子可就不灵了,全球化时代下,谁都脱不开这个供应链大网。 11月,荷兰首相斯霍夫在公开场合承认供应链干预带来的损失太大,明确表示尊重中资对安世半导体的合法控制权。这个消息在国际经贸会议上官宣后,欧盟内部也没再多掰扯。 中方也展现出合作姿态,在确保合规的前提下恢复稳定供应,同时明确了“民用领域优先保障”的原则,给欧洲企业留了面子,自己则牢牢把控住底线。 这场博弈,荷兰算是彻底调整了策略,欧洲车企也终于松了口气。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中国不仅仅是在技术上硬刚,更是在规则层面给全球供应链上了一堂课:市场规则你得尊重,靠行政手段搞干预,最后吃亏的只会是自己。 这36天的芯片风波给世人敲了警钟,谁都不能拿供应链当儿戏,谁都别幻想靠一时的干预能改变格局。像本田这样损失1500亿日元的例子已经够扎心了,欧洲产业链的教训更深。 中国这次用实际行动证明,应对供应链风险不是口号,而是有底气、有能力、有策略的回应。未来的国际经贸舞台,技术自立才是王道,合作共赢才有出路。 参考资料:荷兰将归还安世半导体控制权,关键汽车芯片恢复供应 2025年11月08日 11:18 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