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长蒋万安被问到对国民党主席郑丽文祭拜吴石怎么看时说:“我觉得台湾人应当去祭拜那些为“中华民国”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的前辈和先烈,纪念那些为保卫台湾而牺牲的军人。” 这一举动瞬间引爆了台湾政坛,吴石并非普通历史人物,他曾是国民党陆军中将,却又秘密为中共提供情报,最终在1950年于马场町被处决。 在国民党过去的叙事中,他是“叛徒”;在对岸,他却是为“国家统一”牺牲的“烈士”。 郑丽文的祭拜,是一次颠覆性的尝试,她希望还原历史真相,让人们不再因政治信仰而付出代价,并尝试将吴石代表的这段历史,从仇恨的种子转化为和平统一的桥梁。 这直接冲击了国民党长久以来赖以立足的历史根基,面对这枚被重新激活的历史炸弹,台北市长蒋万安的反应则耐人寻味。 当媒体追问时,他没有直接评论郑丽文或吴石,而是面带微笑,不表态亦不反对,他巧妙地将话题引向自己一贯强调的、更具政治安全性的领域。 两人的不同表态,清晰展现了“破局者”与“守成者”的两种姿态,作为党主席,郑丽文需要展现新气象,她的行动意在打破统独僵局,为国民党路线转型。 尽管此举招来绿营“配合统战”的批评,她仍在冒险争夺历史话语权,蒋万安则因其台北市长身份及特殊的家族历史,处境更为微妙。 他的迂回策略,反映了地方首长在政治风险评估上的谨慎。郑丽文在开辟新战场,而蒋万安则选择在自己熟悉的阵地上巩固防线。 这场争议的深层,是国民党关于“我们是谁”的身份认同危机。是坚守“中华民国在台湾”的法统,还是走向一个更宏大的“中国统一”叙事?这已成为党内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 蒋万安的论述核心始终是“中华民国”这一主体。在他的框架下,为中共效力的吴石,自然无法被归为值得纪念的“先烈”他的立场是立足台湾、守护“中华民国”的生存之道。 郑丽文的行动则试图构建一个超越国共对立的、更宽广的“中国”概念。在这个叙事里,吴石因其“统一”信念而成为值得尊敬的英雄。这代表了另一条放眼两岸、寻求最终统一的未来之道。 马场町的这场追思会,意外地让吴石的幽灵成为拷问国民党灵魂的试金石。郑丽文与蒋万安的分歧,并非简单的个人意见不合,而是党内两条路线的公开预演。 如何定义自己的历史,如何安置像吴石这样充满矛盾的符号,将直接决定这个政党在台湾未来的政治光谱中,还能占据什么样的位置。 有网友认为“蒋万安毕竟是蒋介石的曾孙,他当然不会否定他的曾祖父、祖父当年实行的白色恐怖。” 还有网友认为“小蒋最大的担心就是怕两岸人民继续清算老蒋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