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确实在下一盘大棋。 表面上,他们放宽对中国电动车电池的进口,甚至给点关税优惠,看起来是开放市场。但背后的真实意图,正如印媒所言——不是真想依赖中国,而是“钓鱼”,用市场换技术,用政策引投资,最终把整个电动车产业链搬到印度本土。 他们很清楚,中国掌握着全球75%以上的动力电池产能,成本低、技术成熟,印度短期内根本绕不开。所以干脆“请进来”,让比亚迪、上汽等中国车企带着资金和产能落地印度,比如比亚迪在泰米尔纳德邦投了10亿美元建厂。但印度的条件很硬:你来可以,但必须本地化生产、提高本土增值比例,最终实现从电池到整车的“印度制造”。 像塔塔汽车,虽然现在还在用中国欧亿能的电池包压成本,但他们已经在砸15亿美元建自己的千兆工厂,目标就是2026年实现磷酸铁锂电池自产,彻底摆脱对华依赖。 更关键的是,印度政府用“生产挂钩激励”(PLI)等政策,明里暗里扶持本土企业,压缩进口产品的生存空间。这被中国直接告上了世贸组织,指控其补贴政策违反公平贸易原则。 说白了,印度不把中国当“跳板”,是因为它根本不想跳——它想的是,把中国的产业能力“吸”过来,变成自己的。这种策略风险不小,但野心十足。能不能成,还得看它能否真正建立起稳定、高效、有竞争力的本土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