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替中国向台湾“开炮”的国家出现了,不是“巴铁”,也不是俄罗斯,而是这个被美国制裁了60年的小国。 哈瓦那机场拒绝一本“护照”入境,这事儿表面看挺简单,但背后门道深着呢,这根本不是一出入境管理的小插曲,想想一个连稳定供电都成问题的国家,哪来的底气玩这么硬的外交游戏?这恰恰是问题的关键。 为了坚守一个特定的政治立场,古巴付出的代价是实打实的,简直是在持续失血,美国长达六十多年的经济封锁,就像个巨大的伤口,累计流失的财富已超过1700亿美元。 就说去年损失掉的76亿美元,换算一下,够这个国家全体国民吃上4.7年的口粮,宏观数字可能没感觉,但落到老百姓头上,就是漆黑的夜晚和动不动就持续数天的全国性停电,是医院里采购不到救命的医疗设备。 这还没完,被美国贴上“支恐国家”的标签,就等于被全球供应链一脚踢开,连通用电气公司曾想卖点医疗设备给他们,都被美国狠狠罚了270万美元,这种国际孤立,对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都是死路一条。 但古巴这笔账,妙就妙在有“加法”,正是因为硬扛着减法的痛苦,他们手里的政治原则才成了一个能撬动外部资源的杠杆,这份从1960年就开始、长达65年的坚定,为自己赢得了来自东方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战略信任。 这种信任不是空话,那边全国断电,这边的发电机组和光伏设备就来了,先保住医院等关键设施的光明;那边粮食告急,这边两万吨大米紧急运抵;疫情期间,疫苗、呼吸机也没落下,甚至还搞起了联合研发。 更重要的是,这套关系正在从单纯的“输血”升级为帮助其“造血”,货运直航开通,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和节能家电开始进入古巴市场,这不仅仅是给物资,更是在帮它缓解燃料压力,探索一条能自己走下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古巴这一步棋,也不是在真空中下的,他们其实是踩准了整个拉美地区风向转变的节拍,这股时势放大了他们决策的合理性,整个地区的地缘政治天平,都在悄然向东边倾斜。 看看数据就知道,台湾所谓的“邦交国”,数量已经从22个锐减到了11个,大家都看明白了,靠短期给点钱的小恩小惠,终究抵不过与中国合作所代表的长远发展机遇,这背后是中国在拉美超过6000亿美元的直接投资和实实在在的“一带一路”项目。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巴拉圭,作为台湾在南美的最后一个“邦交国”,其国内近九成的民众都因农产品出口受阻,而强烈支持与中国建交,民心向背,经济利益说了算。 而那个曾经的“霸主”,在此次事件中,美国选择了全程沉默,就连近期中美高层会晤,台湾议题也罕见地没被提及,说白了美国自己内部问题一堆,已经没精力、也不愿再为这个议题与中国发生正面冲突了,这便给古巴这类国家,留出了难得的战略操作空间。 所以回到哈瓦那机场那一幕,那次强硬的姿态,其实是古巴把自己这套生存方程式,明明白白地演算给了全世界看,它证明了,一个被逼到墙角的国家,照样能用坚定的政治站位,撬动全球力量的再平衡,为自己换来一口喘息的气。 古巴的选择,不只是一种对霸权的无声反抗,更是一种非凡的地缘政治智慧,它向世界展示了,在超级大国的博弈棋盘上,有时候最不懂变通的原则,恰恰能成为最灵活、最致命的那颗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