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泰国国王要来中国了,50年头一回。不是访友,是走亲戚。 ​​要说这国际新闻里最近

泰国国王要来中国了,50年头一回。不是访友,是走亲戚。 ​​要说这国际新闻里最近让人眼前一亮的,还得是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要来中国这事儿。您别说,50年啦!中泰建交,泰国国王头一回踏上中国地界,这分量可比啥外交辞令都实在。 这话得从几百年前说起。泰国王室的根里就带着中国印记,现任国王哇集拉隆功的中文名字叫郑冕,这个姓氏藏着泰国王室与中国最深的羁绊。 清朝乾隆年间,曼谷王朝开国君主拉玛一世为求得清廷册封,自称是华人国王郑信的儿子郑华,这份写在国书里的渊源,让历代泰王都延续了郑姓汉名的传统,故宫里至今还存着当年的册封文书。这种血脉般的联结,早就把两国王室的情谊绑在了一起。 哇集拉隆功对中国并不陌生。 早在1987年,还是王储的他就曾应中国政府邀请访华,之后又在1988年、1992年、1998年三次踏上这片土地。1998年访华时还带着两个女儿登上黄山,直言想让她们多看看中国的风光,多了解中国的文化,盼着中泰友好能传下去。 他的父亲拉玛九世普密蓬国王更是把中泰友好刻进了王室日常,即便晚年不便出国,也总鼓励王室成员访华,王后诗丽吉2000年就曾代表他到访中国多地,女儿诗琳通公主更是50余次访华,足迹遍布中国所有省份,写下“中泰手足情,绵延千秋好”的诗句。 这次访华选在2025年,恰逢中泰建交50周年的“金禧之年”,时间点本身就藏着深意。应习近平主席邀请,哇集拉隆功将带着素提达王后于11月13日至17日到访,行程里既有对传统友谊的呼应,也藏着对未来合作的期许。 他们会去北京灵光寺礼拜佛牙舍利,这份宗教领域的交流延续着两国千年的文化联结;还会走进航天技术研究院、人形机器人研究中心,盯着科技与创新领域的成果看,显然是想让传统友谊接上现代合作的地气。 返泰前的故宫之行更有讲究,“万福吉祥·永恒情谊”文物特展专门为纪念建交50周年而办,站在存放着先辈册封文书的故宫里,这段“亲戚情”才算有了最实在的落点。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说,哇集拉隆功把中国作为正式访问的首个大国,这态度再明确不过。中泰关系这些年能保持高水平运行,靠的就是这种超越普通外交的信任。 上世纪70年代建交前,帕塔诺泰家族的孩子就曾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在中国生活14年,被取了中文名字常怀、常媛,如今家族后代还在曼谷设“泰中友谊之家”,把这段故事代代讲下去。 建交后更是守望相助,中国遭遇灾害时泰国王室捐款慰问,泰国遇困时中国也第一时间伸出援手,这种不分彼此的默契,早把“中泰一家亲”从口号变成了日常。 有人说外交靠利益维系,可中泰这份情谊里,利益之外多了份温情。泰国没沦为殖民地时,就靠着与中国的互动稳住了发展根基;中国发展进程中,也始终把泰国当作值得信赖的邻居。 这次哇集拉隆功带着王室的情谊而来,既要赓续先辈的传统,更要为两国合作找新方向——从高铁到农业,从科技到文化,每一个领域的深化合作,都得靠这份“亲戚情”打底子。 历史早把中泰绑成了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王室的往来不是作秀,而是用最郑重的方式告诉两国人民,这份跨越国界的信任,从来不是临时搭建的外交框架。正视历史渊源,抓住合作机遇,这份“亲戚情”才能在接下来的50年里更深厚。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