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看全运会开幕式,眼巴巴期待能有台湾代表队。这次15届全运会开幕了,共有37个代表

看全运会开幕式,眼巴巴期待能有台湾代表队。这次15届全运会开幕了,共有37个代表团、1.4万余名运动员、约1.1万名健身爱好者参加角逐。 ​ 这种期盼其实挺戳心的。全运会这么大的舞台,要是能看见台湾运动员的身影,哪怕只是几个人组成的代表队,意义真的不一样。想想看,赛场上升起的不只是竞技的火花,更是一种无声的团圆。 ​ 记得之前杭州亚运会的时候,中国台北队来了不少运动员,拿牌的时候现场掌声特别热烈。那种氛围说明了很多问题。体育从来不只是体育,它能把人连在一起,比很多口号都实在。 ​ 刘长春的故事老被提起,一个人漂洋过海去参赛,为的就是让世界看见中国。现在条件好了,反而更难看到台湾选手站在全运会的起跑线上。其实大陆高校里就有不少台湾籍的体育生,全运会要是能开放个通道,让他们用个人名义报名,哪怕不代表任何地区,就代表自己参赛,也是个突破。 ​ 有人说这样太形式主义。但仪式感本身就有力量。就像港澳回归后第一次参加全运会,那种象征意义是实实在在的。台湾情况确实特殊,但越是这样,越需要一些柔性的纽带。运动员之间的握手、击掌,有时候比文件上的文字更有温度。 ​ 想想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台湾的运动员和大陆的运动员站在同一个赛场,比赛结束后互相拍拍肩膀。这种画面传到岛内,比多少篇社论都更有说服力。体育的魅力就在于它能绕过很多复杂的东西,直接让人心碰在一起。 ​ 当然这事急不来。但可以慢慢尝试,比如先邀请台湾选手参加青年运动会或者单项赛事。重要的是把门打开,让体育交流像闽台之间的海风一样,自然流动。 ​ 说到底,盼的不只是赛场上的一个名额,更是那种“我们在一起”的实感。希望下一届全运会,能看见更多温暖的可能。 ​ 冬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