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幽灵座位”:应急之下的服务短板 高铁出现“幽灵座位”,背后是列车调度与票务系统衔接的严重脱节。列车因故障检修、线路调度等突发情况启用备用车体本是应急之举,但新旧车体型号差异导致车厢排数、座位布局不同。而12306票务系统未能实时同步更新座位数据,在出行高峰期,技术故障频发,使得系统显示与实际车厢情况严重不符,乘客手持有效车票却找不到对应座位,权益受损。 更让人无奈的是通知环节的缺失。铁路部门虽声称会短信通知座位变更,但实际执行中,部分乘客因手机信号差、短信被拦截等原因未能及时收到提醒,行程变动时陷入被动。这种“被动知情”的服务体验,让应急调度的合理性大打折扣。 高铁服务应以乘客为中心,铁路部门需加快技术升级、优化通知机制、完善补偿标准,让应急调度更科学,服务更贴心,才能真正赢得乘客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