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广场舞噪音:夜间安宁的掠夺者,是时候喊停了! 晚上 9 点,当你准备放下一天的

广场舞噪音:夜间安宁的掠夺者,是时候喊停了! 晚上 9 点,当你准备放下一天的疲惫,享受片刻宁静时,窗外突然传来震耳欲聋的广场舞音乐,你是什么感受?愤怒?无奈?还是早已麻木?这种 “听觉暴力” 正在全国无数小区上演,广场舞噪音已经成了城市夜间的顽疾,是时候彻底喊停了! 87.3 分贝!这不是演唱会现场,而是你家楼下的广场舞。 有居民用手机 APP 实测,广场舞音乐的音量竟然高达 87.3 分贝,相当于一辆呼啸而过的地铁。要知道,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居民区夜间噪音限值仅为 50 分贝,超过 70 分贝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长期暴露在高分贝环境中,会导致失眠、高血压、耳鸣等一系列健康问题。更让人揪心的是,许多广场舞队伍从傍晚 6 点一直跳到晚上 10 点,完全无视周边居民的正常作息。 噪音扰民只是冰山一角,广场舞引发的冲突已经愈演愈烈。前有武汉某小区居民不堪其扰,向广场投掷粪便;后有郑州小伙因广场舞噪音与大妈发生争执,被大妈围堵辱骂。最近,“广场舞大妈与小伙争篮球场” 的视频更是在网上疯传,大妈们不仅霸占场地,还对小伙恶语相向,甚至动手推搡。这种 “健身自由” 已经演变成了 “侵权自由”,公共空间成了少数人的 “私人舞台”。 有人说,广场舞是中老年人的精神寄托,应该给予理解和包容。但理解是相互的,包容也需要边界。当广场舞的音乐声穿透墙壁,影响到学生学习、上班族休息、病人康复时,这种 “寄托” 就变成了对他人权益的侵害。公共空间的使用,应该遵循 “最小干扰原则”,而不是 “谁声音大谁有理”。 事实上,解决广场舞噪音问题并非没有办法。北京、上海等地已经出台规定,限制广场舞的时间和音量;有的小区还专门开辟了隔音舞池。但这些措施在执行中往往大打折扣,归根结底还是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处罚机制。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必须从法律层面明确责任,对违规者进行严厉处罚,让他们为自己的 “听觉污染” 付出代价。 广场舞本应是一项健康的健身活动,却因为少数人的自私自利,变成了影响邻里关系、破坏社会和谐的 “导火索”。我们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更呼吁广场舞爱好者能够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的休息权。毕竟,真正的文明,不是声音有多大,而是懂得为他人留出一片宁静的空间。 是时候让广场舞噪音 “静音” 了,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