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光明日报
近年来,泰州学院美术学院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地方基础教育中的引领作用,联合姜堰区教师发展中心和基层乡镇中心小学,合力打造“美育共同体”,推动高校美育资源下沉,有效推进了乡镇中心小学美育优质均衡发展。
高校赋能,着力破解美育师资不均衡问题。学院先后举办3期全市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班,全国美术教育领军人物、美术特级教师等亲临课堂,与学员交流先进美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同时,选派骨干教师定期赴白米镇中心小学等乡镇小学持续开展“大手牵小手”送教下乡和美育浸润活动,有效缓解了部分乡镇小学美育师资不均衡的难题。
系统谋划,不断丰富小学美育课程资源供给。学院以美育共同体为平台,针对姜堰区美术校本课程和本土文化资源进行调研、梳理、统整、提升,围绕目标、内容、实施、评价4个课程开发环节,提出了“四环七步”的标准化课程开发流程。学院与姜堰区二实小联合申报的“基于溱湖文化的小学美术特色课程基地建设”获评江苏省特色文化建设工程项目,通过构建生活化、情境化、实践化的美育课程体系,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
五育融通,多维彰显中华美育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学院打破学科壁垒,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载体,深度联结社会美、人文美、技术美、自然美、艺术美,构建全方位美育生态。在剪纸、书法、泥塑等传统艺术实践中,既引导学生感知中华文化的精神气质,又融入科学素养、劳动技能、心理培育,在文化浸润、知识探究与实践成长的有机结合中涵养知行合一的时代新人。
立足乡土,倾力打造个性化小学美育课程特色。学院将本土农耕文化、水乡风情融入美育课程设计,建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美育课程体系。溱潼中心小学开发的“湿地精灵”美育课程,引导学生在溱湖湿地公园观察生物多样性,用植物拓染、泥土雕塑记录自然之美。
(吴新林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