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你可能会觉得,综艺广告泛滥,无伤大雅,但当一部电视剧里广告占了整整11分钟,不是

你可能会觉得,综艺广告泛滥,无伤大雅,但当一部电视剧里广告占了整整11分钟,不是商业噱头,而是“内容”的一部分,这背后隐藏的,是TVB的困境和整个行业的危机。 《新闻女王2》的收视率比第一季低了15%,观众开始抗议,理由很简单:广告太多,把剧变成了广告拼盘。 广告植入粗暴到像街头叫卖,频繁出现矿泉水镜头,甚至把片尾曲变成商品介绍。 这样的操作,似乎在告诉观众:“你们的时间,就是我们的广告金矿。”但效果呢? 观众的耐心已到极限。 从财务角度看,TVB去年亏损6亿港元,连续六年亏损。 裁员、增加广告和电商直播,也难以扭转局面。 这种看似“变通”的策略,究竟能否救得了这个曾经的“香港电视皇帝”? 更别说,内地剧像《狂飙》《漫长的季节》采用的软性植入,越来越受到观众欢迎。 Netflix、Disney+的会员制也在减轻广告负担,转型的难题让TVB举步维艰。 对观众来说,广告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过度”。 他们愿意为好内容付费,愿意支持那些保护观剧体验的平台。 而TVB,现在的做法,却在不断“用广告”自己的品牌。 如此下去,不只是“收视率”的滑坡,更可能是“信任”的崩塌。 这场广告与内容的博弈,谁赢,最终还是取决于“对用户体验的尊重”。 当市场逐渐觉醒,真正的赢家可能不是广告最多的那家,而是懂得平衡内容与商业的那一方。 要挽回观众,TVB得学会尊重他们的时间和耐心,而不是一味地把广告当成生存的“救命稻草”。 最终,这不只是TVB的困境,而是整个行业的真实写照。 只有真正理解用户价值,才能在变革中站稳脚跟。 否则,曾经的“新闻女王”也会成为“广告女王”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