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880年5月,俾斯麦在晚餐享用了6个黄油鸡蛋,1条肥鳟鱼,半个猪头,3杯覆盆子

1880年5月,俾斯麦在晚餐享用了6个黄油鸡蛋,1条肥鳟鱼,半个猪头,3杯覆盆子果冻以及大量啤酒后,突然开始呕吐,说话也开始结巴起来。一种不好的预感涌上他的心头——自己可能中风了! 奥托·冯·俾斯麦生于1815年4月1日,在普鲁士勃兰登堡的舍恩豪森庄园长大。他的父亲是容克地主,母亲来自学者家庭。他早年就读柏林寄宿学校,然后去哥廷根大学学法律,又转到柏林大学毕业。1835年大学后,他进普鲁士公务员系统,在亚琛和波茨坦干行政活,但没多久就辞职回家族庄园管地产。1838年,他参军,在普鲁士军队服役一年。1847年,他进普鲁士联合议会,当保守派议员,反对自由主义改革,在1848年革命时支持国王镇压起义。 1851年,他被任命为普鲁士驻德意志联邦议会代表,在法兰克福干了八年,学到外交技巧,认识不少欧洲政要。1859年,他当普鲁士驻俄罗斯大使,在圣彼得堡三年,加强普鲁士和俄国的关系。1862年,他回柏林,任普鲁士首相兼外交大臣。在议会演讲时,他强调统一得靠武力。接着,他主导外交行动,包括1864年和奥地利联合打普丹战争,拿下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 1866年,他策划普奥战争,普鲁士军在萨多瓦战役打败奥地利,把奥地利踢出德国事务,建立北德意志邦联。1870年,他用外交手段引发普法战争,普鲁士联军在色当战役俘虏拿破仑三世。1871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他当帝国宰相,继续管外交和内政,一直到1880年那次健康出问题前,他体重已经到118公斤,长期吃喝积累风险。 1880年5月的一个晚上,俾斯麦在柏林宰相府餐厅用餐。他吃下6个黄油鸡蛋,接着是一条肥鳟鱼,然后半个猪头,又有3杯覆盆子果冻,还喝大量啤酒。整个过程,他边吃边处理公务。餐后,他身体出现异常,开始呕吐,说话结巴。这种情况让他警觉健康问题,判断为中风发作。私人大夫恩斯特·施韦林格赶到,诊断确认中风症状。 大夫安排治疗,并调整他的日常摄入。最初几个月,他适应不了限制,深夜常饿得睡不着,但慢慢改了习惯。早餐热量限在300卡路里内,午餐主吃鱼肉和蔬菜,晚餐只喝牛奶。这种调整持续下去,他体重从118公斤降到92公斤。饮食转变从这开始,与之前每餐十一个鸡蛋的习惯大不一样。 中风让俾斯麦第一次感受到生命脆弱。他之前在凡尔赛宫宴会上能吃整只烤鹅,配两瓶勃艮第红酒。现在,饮食计划严格执行,厨房采购从鹅肝松露转向时令蔬菜和本地鱼类。他偏好简单德式土豆汤,这跟他年轻时爱法国大菜形成对比。访客回忆,晚年宴席精致但分量适中,不再铺张。 中风后,俾斯麦健康管理一直到晚年。1890年,他被威廉二世免职,搬到汉堡郊外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每天五点半起床,在花园修剪玫瑰。下午骑马巡视庄园,保持运动量。饮食日记记下1885年圣诞菜单:半份烤鳟鱼、三颗煮土豆、一杯红酒。1892年,他写信给女儿,说年轻时以为美食是享受,现在明白节制是智慧。 1895年,他策划孙子婚礼宴席,菜单结合德国家常菜和营养原则。虽然年事已高,他思维还清晰,活动能力也保持得不错。健康饮食好处在最后八年体现出来。他寿命比很多同时代政治家长,政敌大多已死,他还在庄园写回忆录。医学研究者认为,这跟他晚年改生活方式有关。 1898年7月30日傍晚,他吃完一碗燕麦粥、半条蒸鱼和一杯淡啤酒后离世。这个菜单保存下来,成为他告别世界的见证。俾斯麦饮食变迁不只是个人健康事,还反映19世纪欧洲对健康认识的演变。从奢华享乐到注重养生,他的选择预示新时代到来。在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纪念馆,那些旧食谱和医疗记录,还在向访客讲这段转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