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初冬,处处都是好风景。11月8日,一场以“掐丝藏冬暖,未保护童心”为主题的鼓楼区青少年非遗手作暨普法活动温情启幕。活动邀请低收入单亲家庭子女等青少年代表参与,在社工与志愿者的陪伴下,带领孩子们用指尖触碰非遗,在心中感受守护温度,用金丝勾勒冬日景致,以彩砂定格成长中的安全感。
“大家知道立冬要吃什么传统食物吗?”活动开场,社工以节气习俗互动引发热烈响应,孩子们争相分享“吃饺子”“补冬”的生活记忆。在生动讲解立冬“万物收藏、养精蓄锐”的文化内涵时,社工巧妙将法律保护理念融入其中:“冬天有棉衣保暖,我们的成长也有‘法律铠甲’守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就像朋友、家人一样,时刻保护着小朋友们上学、玩耍和被尊重的权利!”通俗易懂的讲解,让抽象的法律知识变得亲切可感。

进入制作环节,桌上整齐摆放着铜丝、彩砂、胶水与立冬主题图案模板。社工手持镊子,一步步演示铜丝弯折技巧:“大家捏铜丝时要轻一点,就像呵护自己的小小愿望一样,慢慢把轮廓描出来。”发现部分低收入单亲家庭子女有些腼腆,志愿者主动上前,手把手协助他们固定铜丝、调配彩砂,轻声交流中普及法律常识:“如果遇到让你不舒服的事,或者家里有困难影响到上学,都可以告诉社区的工作人员或者老师,法律会帮我们解决问题。”

孩子们渐渐放开手脚,创意迸发:有的用金黄彩砂勾勒出饱满的饺子,边缘点缀白色“雪花”;有的将红色与橙色渐变搭配,画出温暖的“小太阳”……来自单亲家庭的小宇(化名),特意在作品角落画了一棵小树,他认真地说:“这是我和妈妈,我想把这个礼物送给她,告诉她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现场沙沙的彩砂碰撞声和清脆的笑声交织,成为冬日里最温暖的旋律。
“我不仅学会了做珐琅画,还知道原来有法律专门保护小孩子。”作品分享时,青少年举着自己的成果,脸上满是骄傲。

本次活动通过“节气文化+非遗体验+法律宣传”的创新形式,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亲近传统文化,同步提升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接下来,“鼓韵融心·楼巷微光”鼓楼区低收入单亲家庭子女城市融入服务项目将持续围绕儿童保护目标,通过案例讲解、情景模拟等形式,进一步提高低收入单亲家庭子女对法律知识的知晓率与应用能力,让文化温暖与法律保护相伴,守护每一位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
通讯员张玉婷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景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