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日本把核污水往海里倒,全球骂声一片,连海鲜都没人碰。可两年过去,不但日本海鲜照样出口,还越卖越多。这到底是大家忘了怕,还是日本搞了什么新路子? 日本从2023年8月24日启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放,这事儿一出就炸锅了。全球媒体天天报道,社交平台上全是抗议声浪。中国直接全面禁止进口日本水产,其他国家也跟着发警告。消费者一看日本海鲜就绕道走,超市货架空荡荡的。排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水慢慢混进海里,没马上出大乱子,没鱼死人亡的新闻,这让大家觉得没那么急。加上这两年全球热点多,中东冲突啥的抢了头条,核污水话题热度降了。媒体从一天几十篇报道,现在一个月都没几条。算法也聪明,见没人点就不推了。大家嘴上不聊,心里还犯嘀咕,真要天天吃日本鱼,肯定犹豫。 日本那边反应超快,主要因为丢了中国市场太疼。之前中国是他们最大买家,2023年前八个月就买了2.9亿美元水产。一禁运,对华出口直接断崖跌,2024年上半年跌92.3%,扇贝一根都卖不进来。他们赶紧找下家,转向东南亚。越南出口涨了4倍多,泰国也翻倍。他们砸钱搞空运冷链,保证鱼三天新鲜到店,还和泰国正大集团合作,计划开上百家鲜鱼店。欧美也没闲着,扇贝卖美国,金枪鱼瞄准欧洲法餐市场,甚至在巴黎办试吃会。日本政府出大招,搞“水产业守护”政策,扔上千亿日元补贴渔业,其中上百亿专用来开拓新市场,帮企业对接客户,连人工费都补。这不光是经济事儿,还带点政治味儿,官员生吃福岛海鲜上镜,摆明演给外人看。 宣传上他们玩得溜,天天嚷嚷处理水达标,拿着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当盾牌。IAEA 2025年报告确认排放符合国际安全标准,氚浓度远低于限值。但数据大多靠日本自己报,机构没独立采样,这点让人质疑。他们给海鲜贴ASC认证标签,听着高端,其实花钱买的噱头。钻各国标准空子也狠,韩国铯限值100Bq/kg,美国欧盟松到1200和1250Bq/kg,日本就把可能不合格的货往宽松地方塞。这算投机,拿别人健康赌。短期看出口回暖,但2024年全年出口量降5.5%,金额跌7.5%。增长只是把对中国损失摊到别国,拆东墙补西墙。本土渔业惨,八成团体说形象损了,自给率破52%,得大量进口海鲜维持。 排放两年多,到2025年11月,日本继续分批放水,东京电力公司已放了15批,每批7800吨左右。IAEA 2025年9月报告说,一切监控程序合规,没问题。但环境风险没消,ALPS系统除不掉62种放射性核素,事故里200多种更难搞。这些东西随洋流散,鱼虾体内积累,叫生物富集。现在检测没超标,可计划排三四十年,十年二十年后浓度会咋样?没人敢打包票。研究显示,氚以有机形式结合,容易在鱼类如金枪鱼里堆积,长期吃可能影响健康。太平洋蓝鳍金枪鱼研究指出,生物富集种属特定,铯137转移复杂。全球海洋连通,这不光日本事儿,早晚波及全世界海鲜供应链。 中国坚持禁运两年,看透了猫腻,不拿老百姓健康冒险。但2025年5月,中国同意恢复部分日本海鲜进口,11月7日首批货物运出,海关检查通过。不过福岛和附近九县海鲜仍禁,显示谨慎。其他国家反应混杂,韩国有抗议但没全禁,美国欧盟标准松,继续买。太平洋岛国担心,咨询专家说稀释忽略有机氚途径,生物放大风险高。日本渔业压力大,2025年本土自给率低迷,补贴虽帮但治标不治本。政府扔80亿日元基金缓损,还加20亿应急,但渔民反对声浪没停。排放后消费信心跌,业务声誉伤,出口商得另辟蹊径。 说到底,日本海鲜能卖下去,靠政府钱砸、舆论导、标准钻堆假象。不是大家真忘了污染可怕,而是信息不对称加短期无事。2025年研究强调,核污水风险时空分布广,结合扩散、富集、海鲜贸易,评估FCWRF因子显示,日本、中国大陆、美国、韩国、菲律宾风险渐增。到1800天,顶21国总风险包括环境增、生物累、海鲜流通。中国进口恢复是谈的结果,但监控严。全球专家呼吁持续监测,邻国科学家参与,确保数据真。海洋是公共资源,日本这么干,转嫁成本给全人类,早晚反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