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寿司、面包、大排档...海底捞疯狂玩跨界!网友:是想成为餐饮界小米吗

“海底捞的面包你吃上了吗?”“海底捞在下沙的回转寿司要排1小时!”“海底捞的大排档听说要开业了!”近期,社交平台上关于海底捞跨界的讨论层出不穷。这个以火锅起家的餐饮巨头,悄然孵化出面包、寿司、烤肉等十余个子品牌,从“火锅霸主”变身“餐饮界的八爪鱼”。还有网友发出灵魂拷问:“海底捞是想成为‘餐饮界的小米’吗?”

海底捞子品牌矩阵

从杭州门店看品牌版图

在杭州,就有不少家海底捞的子品牌门店。比如今年5月初开业的海底捞面包店:拾㧚耍・SCHWASUA,作为海底捞旗下首个烘焙品牌,这家全国首店于2025年5月1日在杭州西湖银泰开业,凭借新中式黑金装修和特色产品迅速走红。

门店主打平价路线,既有牛角包、可颂等经典款,也有结合本地特色的西湖龙井口味面包,试营业期间收银区便排起长队,年轻消费者占比超80%。不过让它更出圈的是超高性价比的面包,价格方面,大部分面包售价仅在10元左右,甚至有不少低于10元的面包,如5.8元的黑麦蔓越莓、6.8元的白芝麻海盐卷、8.8元的小熊面包,最贵的单品也不超过30元。

如鮨寿司则是海底捞跨界寿司赛道的核心落子,2025年10月开业的全国首店,面积超500平方米,设56张桌位,推出200余款SKU,涵盖寿司、刺身、甜品等品类。门店依托全球直采供应链,将挪威三文鱼整条冷链直送,主力产品集中在9.9元-15元价位段,周末单日接待量达800-1000人次,翻台率高达8轮,开业即登上杭州寿司热门榜第五名。店内设置单人隔间与多人卡座,通过传送带送餐系统,完美适配一人食与轻社交需求。

火焰官烧烤和焰请烤肉铺子同样是海底捞旗下品牌,火焰官烧烤主打“烤串+精酿”的组合。门店装修走工业风路线,产品以秘制烤串为主,如10元3串的牛肉小串、3.9元的和牛菠萝串、搭配精酿啤酒,人均客单价在80元左右。

焰请烤肉铺子也在杭州有门店,客单价100-120元,核心产品包括雪花和牛小排和秘制猪五花等,延续海底捞服务基因,店内提供帮烤+换纸+餐后清理的全流程服务。

此外,在下沙的吾角天街,还有一家即将开业的海底捞大排档火锅。

除杭州重点门店外,海底捞通过“红石榴计划”已形成14个餐饮子品牌矩阵,截至2025年6月门店总数达126家,“其他餐厅收入”(即子品牌收入)达5.97亿元,同比激增227%(数据

“小嗨爱炸”聚焦拌酱炸鸡单品,15元/份的招牌炸鸡搭配秘制酱料;“苗师兄香锅”从炒鸡转型为川味香锅,依托海底捞辣锅配方,客单价60元左右,在西南地区开设多家门店。

从火锅到多元业态

海底捞为何频繁跨界

海底捞为何频繁跨界?首先是火锅市场的红海竞争迫使海底捞谋变。红餐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火锅市场规模达5848亿元,但增速从2021年的18.2%降至2023年的6.5%,逐步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反映到海底捞主品牌上,2024年营收同比仅增长3.1%(数据

海底捞的跨界并非从零开始,而是深度复用核心能力。蜀海供应链(海底捞旗下供应链企业)为所有子品牌提供采购-加工-仓储-物流一体化服务,如如鮨寿司的挪威三文鱼、焰请烤肉的和牛,均通过蜀海全球直采渠道供应,冷链配送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更低;“红石榴计划”推行的多管制机制,让70%以上的副牌店长来自海底捞资深管理者,将师徒制、服务标准化等管理经验直接复制到新品牌,降低试错成本。此外,海底捞1.8亿会员体系(2024年末数据)为子品牌精准导流,如杭州拾㧚耍、火焰官烧烤开业初期,都有一部分客流来自海底捞会员转化。

另外,海底捞的传统火锅以正餐社交为主,消费时段集中在18:00-21:00,而子品牌精准填补了不同场景与时段的空白:如鮨寿司主攻一人食和午晚餐,拾㧚耍覆盖早餐+下午茶,火焰官烧烤抢占夜宵时段,焰请烤肉铺子适配朋友小聚,形成“全时段、全场景”的消费闭环。这种布局逻辑与小米生态链高度相似——以1.8亿核心用户为中心,通过多品类产品挖掘用户生命周期价值,难怪网友发出“海底捞想做餐饮界小米”的感叹。

餐饮跨界现状

热潮下的机遇与阵痛

海底捞的跨界并非个例,而是餐饮行业头部企业的集体选择。红餐大数据显示,2023年餐饮跨界品牌数量同比增长41%,超60%的头部餐饮企业(年营收超10亿元)已布局副牌。

例如西贝孵化“贾国龙功夫菜”“弓长张酸奶”,喜茶推出“喜小茶”(平价茶饮)、“喜小咖”(咖啡),呷哺呷哺打造“凑凑”(高端火锅)、“茶米茶”(茶饮)。从赛道选择看,日料、烘焙、快餐成为热门方向,这些品类标准化程度高、消费频次高,更易实现快速扩张。

当然,跨界也会面临一些问题,首先是跨界带来的品类和行业壁垒,以海底捞为例,火锅与寿司、烘焙的供应链逻辑差异显著,如生食海鲜对品控、存储的要求远高于火锅食材;其次是品牌稀释风险,若子品牌口碑不佳,可能反向影响主品牌口碑;三是运营成本高,比如说如鮨寿司需额外投入传送带设备和刺身处理操作台等。

海底捞的杭州跨界版图,是其全国多品牌战略的缩影。5.97亿元的副牌收入、227%的增速,证明了火锅+N战略的可行性,而小米式的生态化思路,也为餐饮行业提供了新的增长范本。但品类壁垒、品牌管理、成本控制等挑战仍在,这场跨界实验,仍需要经历市场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