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李在明明年4月将访华,与特朗普前后脚到中国,要与中方谈点啥? 当地时间11月5

李在明明年4月将访华,与特朗普前后脚到中国,要与中方谈点啥? 当地时间11月5日,多家韩媒援引消息人士的说法称,中方已经向韩国总统李在明发出了邀请,希望其明年4月能访问中国。如果成行,这意味着李在明将与特朗普前后脚到访中国(不过谁前谁后还不知道),可能会为朝鲜半岛局势带来重要变化。   朝鲜半岛的局势绝对是这次会谈的核心。李在明2025年6月当上韩国总统后,对朝鲜的政策就转成了更偏向对话的路子,跟之前尹锡悦那种强硬的风格比,差别特别明显。   他之前提过“先冻结、再减少、最后无核化”的分步计划,还在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言说,要打破韩朝之间“军事紧张、互相敌对的恶性循环”。   但实际情况是,朝鲜这边一直没怎么积极回应,金正恩之前就明说过,没打算跟韩国“坐下来好好谈”,甚至在李在明之前跟中方在APEC峰会碰面之前,朝鲜外交部副部长朴明浩还嘲讽韩国,说他们提的“朝鲜半岛无核化”根本是“实现不了的白日梦”。   这种僵住的局面,让李在明特别希望中国能从中协调。中国是朝鲜最大的贸易伙伴,之前在联合国安理会也支持过限制朝鲜核计划的决议,同时还跟朝鲜保持着紧密的沟通——金正恩今年9月就去北京待了五天,专门加固中朝关系。   李在明之前借着中美釜山会晤的机会,已经通过中国媒体说过,希望中方在朝核问题上能发挥建设性作用,这次来中国,他肯定会把这个诉求说得更具体。   两边可能会聊怎么重新启动韩朝对话,中方说不定会强调要正视问题的根源,得用政治手段解决;韩国那边则可能拿出更能落地的方案,比如重启开城工业园区这种李在明之前抛过的友好信号。   另外,特朗普差不多同时来中国这件事,也会影响双方聊半岛问题的方向。特朗普第一次当美国总统的时候,跟朝鲜的对话没出什么实际成果,他对朝鲜的政策又没个准头,这让韩国一直觉得有压力。   李在明政府一边跟美国谈妥了,获准造核动力潜艇来加强防御,一边又主动找中国寻求支持,这种“两边都顾着”的策略,会贯穿整个访华会谈。   中方和李在明的团队可能会聊,怎么在中美互动的大框架下,给半岛和平留些空间,别让美朝对抗升级影响到地区稳定——毕竟今年上半年朝鲜已经试射好几次导弹了,10月甚至在特朗普访韩前两天,还试射了舰对地战略巡航导弹,局势说变就变。   经贸合作也是这次要聊的重点。之前APEC峰会的时候,中韩已经签了七份重要文件,里面就包括一个五年期、总额70万亿韩元的货币互换协议,这次李在明来中国,肯定要聚焦这些协议怎么落地、怎么进一步深化合作。   两边可能会对着《韩中经济合作共同计划(2026—2030年)》细聊,把每个阶段要做的事说清楚,尤其是自贸协定里服务和投资谈判的实际进展,得定个明确的时间节点。   之前韩国农产品出口中国的事已经达成共识了,这次会谈说不定会聊到简化检疫标准、提高通关效率这些实际操作的问题,帮韩国地方经济多找些增长点。   半导体和新能源合作,说不定能成为这次合作的新突破口。韩国那边的LivingCare热电团队,已经跟无锡太湖学院的集成电路团队聊过热电半导体技术的合作了,两边在材料研发、产业落地这些方面,互补性特别强。   李在明政府可能会推动中韩一起建个联合测试认证平台,解决材料成本高、大规模生产工艺不成熟这些难题,还会加快把人工智能用在热电材料筛选上。   现在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这种技术上的配合,既符合中国“双碳”的目标,也能让韩国相关产业的竞争力再上一个台阶,会谈上肯定会把合作资金怎么投、人才怎么交流这些细节定下来。   李在明跟中方谈的时候,核心肯定是“务实”和“平衡”这两个点。一方面要修复尹锡悦当总统时波动的中韩关系,把“不进则退”这个关键时期的合作共识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在特朗普也要来中国的背景下,得协调好中美韩在半岛问题上的立场。   每一个要聊的议题,都会兼顾两边的利益,既能看出韩国重视中国的影响力,也能体现中方愿意维护地区稳定的担当。最后达成的共识,说不定能给朝鲜半岛局势带来些积极的变化,也给中韩战略伙伴关系添点持久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