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彻底破防了!当特朗普把日本女首相搂在怀里的时候,日本人彻底破防了!他们觉得特朗普根本就没给日本一丁点的尊重! 新官上任的高市早苗这是第一次以首相身份面对美国总统,可以说所有压力一下子都压在了她的身上。 这场争议发生的时机,刚好是高市早苗政治生涯最关键的时候。64岁的她在2025年10月21日才刚当选日本第104任首相,也是日本有史以来第一位女首相,这次跟特朗普见面,是她上台后头一回以首相身份面对美国总统,所有压力一下全压在了她身上。 高市早苗的首相之路走得挺坎坷,她前后三次参选自民党总裁,前两次分别输给了岸田文雄和石破茂,直到今年10月才总算选上自民党总裁,还只能靠联合维新会才能组阁执政,一上台就带着“少数执政”的难题。 高市早苗本身是出了名的强硬民族主义政客,一直把坚定的本土立场挂在嘴边,不仅多次去参拜靖国神社,还主张修宪、强化安保,外界还管她叫“安倍女孩”,是“安倍路线”的铁杆追随者。 可就是这么个走保守强硬路线的首相,在特朗普面前却服服帖帖的,这让不少支持她的人没法接受。他们本来盼着高市早苗能带着日本硬气点,彰显民族立场,没成想第一次在重要外交场合就摆出这副姿态。 航母上的争议还没过去,后面的互动更让不满的老百姓憋了一肚子气。东京举办的欢迎宴会上,高市早苗跟特朗普一起下楼梯时,主动伸手挽住了特朗普的胳膊,特朗普则用另一只手轻拍她的手背回应。 更值得说道的是,高市早苗事后还在自己的X账号上发了张跟特朗普在专机上的合影,照片里两人靠得挺近,她配文说“跟特朗普先生的交流很有成效,给日美关系加了把劲”。 高市早苗这一连串动作可不是被动应付,她自己反倒把这些亲近的互动当成了这次接待的“加分项”。 她的团队私下跟媒体说,首相这么做就是为了稳住日美同盟关系,让美国感受到日本的诚意,好在防卫合作和经贸上多捞点好处。毕竟高市早苗上台后麻烦不少,物价一个劲涨、老人多孩子少、地方发展没活力这些民生问题让老百姓怨声载道,加上“黑金”丑闻把自民党的支持率拉低了不少,她急着靠外交突破稳住自己的执政根基。 日本社会的反应彻底分成了两派。除了那些喊着“受不了”的老百姓,还有一部分人挺理解高市早苗的。他们在评论区留言说“实力差距就摆这儿,想让美国撑腰就得放低身段”,还有人觉得“外交本来就是谈利益的,面子值几个钱,能拿到实际好处才是真的”。 这种想法背后,是日本社会对美日关系长期形成的固定认知,美国在日美同盟里的“老大哥”地位早就扎进了不少人心里,很多人都默认了这种不平等的相处模式。 日本主流媒体倒是挺克制,没像普通老百姓那样火力全开地批评。《读卖新闻》报道时只客观说了说两人互动的场面,还强调“日美领导人靠亲近互动体现了同盟的紧密性”;《朝日新闻》虽然提了句部分民众的不满,但也引了专家的话,说“这就是日本实用主义外交的常见操作”。 这种报道风格不是偶然的,日本媒体早就习惯了看政府和外交部门的脸色,涉及日美关系的报道向来小心翼翼,就怕引发外交纠纷。 往深了说,这场争议其实把日本外交的困境全暴露出来了。二战结束后,日本不管是安全还是经济,都得靠着美国,驻日美军的存在加上日美安保条约,让日本一直处在从属地位。 特朗普当总统的时候,还多次逼着日本涨防卫费、买美国武器,日本心里就算不舒服,最后也只能妥协。高市早苗就算是右翼政客,心里装着民族主义那套,可真到了实际利益面前,也不得不低头,这种矛盾在她跟特朗普的互动里看得明明白白。 高市早苗这种身份上的反差,更把这种无奈衬得明明白白。她之前参选自民党总裁时,还喊过“日本回来了”的口号,承诺要找回日本的民族自豪感,可真到了跟美国总统打交道的时候,却一副依附的样子。 这种反差让不少民众失望透顶,有网友尖锐地说“所谓的民族自豪感,到了美军基地面前根本不值一提”。但也有政治分析人士觉得,高市早苗是故意这么做的,她想靠这种方式拉拢特朗普这些美国保守势力,为以后推动修宪、涨防卫费铺路。 这场风波并没耽误日美两国合作。之后的双边会谈里,两国签了不少合作协议,美国答应会加强对日本的防卫支持,日本也表态要再涨防卫预算,还会多买美国军工企业的产品。 高市早苗在会谈后的记者会上特意强调,这次跟特朗普见面“成果比预想的还好”,为日美同盟的未来打了好基础。她这话明显是说给国内民众听的,想拿实际利益堵住那些批评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