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央视节目曝光,中国海军福建舰服役后的第一餐堪称豪华,烤羊排、白灼大虾等菜品丰富,三级军灶对标空军,主打新鲜多样。 这顿“硬核伙食”背后,是中国军队成熟的军灶分级制度在支撑。三级军灶作为最高标准,不仅食材规格高,更注重营养配比。 按照规定,三级军灶需满足舰员每日3800大卡热量摄入,蛋白质占比25%,碳水与脂肪均衡搭配,适配远洋高强度作业。 福建舰能在远洋环境下保障食材新鲜,全靠专属冷链系统。食材经真空包装后存入-18℃冷库,储存周期可达30天。 加工环节更严格,炊事班需在无菌操作间处理食材,避免远洋环境下的食品安全风险。 回顾历史,中国海军军灶变化堪称国力缩影。1949年组建初期,舰员多以咸菜、干粮为主,淡水都需定量分配。 上世纪80年代,随着国力提升,军灶升级为“一荤一素”;2010年后,逐步覆盖八大菜系,实现营养化、多样化。 对比美军尼米兹级航母,其军灶曾以“丰富”著称,但近年受薪资拖欠影响,食材采购预算缩减,常出现冷冻食材反复解冻的情况。 更关键的是,美军航母食材高度依赖港口补给,一旦远离本土,新鲜蔬菜供应最多维持7天,后续多以罐头食品为主。 福建舰炊事班由28人组成,其中3名持证营养师,每日需为数千名舰员提供3餐+1次加餐,还需准备应急压缩食品。 这种保障并非“奢华”,而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舰员长期在密闭空间高强度工作,充足营养是维持体能和专注力的关键。 网友对此议论纷纷,少数人觉得“远洋作战无需这么讲究”,但更多人支持“保障好战士,才能守护好国家”。 有退伍军人留言,舰上伙食好不好,直接影响训练积极性,当年吃着热乎饭执行任务,心里都更踏实。 从实际来看,军灶水平的提升,背后是中国远洋保障能力、食品加工技术和国家经济实力的全面进步。 未来,随着福建舰常态化远洋部署,军灶可能还会根据不同海域环境,优化食材搭配和储存方案。 美军若想改善伙食,不仅需要解决薪资拖欠问题,更要提升远洋自主保障能力,而非单纯依赖港口补给。 中国海军用一顿丰富的军灶,既展现了对舰员的人文关怀,也彰显了大国军队的底气与实力。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或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